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甘肃农业经济运行平稳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 时间:2013-12-23
  • 点击:38
  • 来源:
    今年以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高效节水农业和旱作农业,积极发展设施高效种植、畜禽设施规模养殖,全省农业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了良好发展的态势。

    一、前三季度农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蔬菜、水果、坚果等作物产量继续增加

    前三季度,全省蔬菜产量达1322.1万吨,同比增加93.4万吨,增长7.6%;水果产量达192万吨,同比增加13.3万吨,增长7.4%。核桃产量达4.4万吨,同比增加0.4万吨,增长10.3%。花椒产量达2.4万吨,同比增加0. 1万吨,增长4.7%。

    (二)造林面积快速增长

    前三季度,全省共完成造林面积213.2万亩,同比增加17.5万亩,增长9.0%;完成育苗面积25.1万亩, 同比增加2.8万亩,增长12.5%。

    (三)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

    三季度末全省牛存栏517.22万头,同比下降3.2%;牛出栏117.85万头,同比下降3.0%。羊存栏 2096.05万只,同比增长1.3%;羊出栏 832.33万只,同比增长4.0%。猪存栏683.15万头,同比下降3.4%,猪出栏531.6万头,同比增长2.8%。家禽存栏5959.54万只,同比下降4.4%,家禽出栏2807.34万只,同比下降5.9%。

    前三季度肉类总产量达到 67.43万吨,同比增长1.4%;牛奶产量32.2万吨,同比增长0.4%;禽蛋产量11.7万吨,同比下降3.6%。

    (四)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

    前三季度,我省农产品价格总体继续呈现上涨态势,全省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4.8%。

    前三季度,全省种植业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4.6%。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和蔬菜、油料、中药材等主要经济作物价格均呈上涨态势。全省动物饲养及其产品价格同比上涨5.1%。猪牛羊禽等主要畜禽价格呈全面上涨态势。

    二、2013年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一)农作物结构进一步调整

    近年来, 全省各地充分发挥独特的气候资源优势,做大做强蔬菜、瓜果、中药材等优势产业,进一步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粮经饲结构由上年的69.0:28.6:2.4,调整为今年的68.4:29.3:2.3,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经济作物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饲料作物比重下降0.1个百分点。全年蔬菜和中药材面积分别达722.82万亩和350.39万亩,同比分别增长6.1%和10.6%。

    (二)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2013年,全省夏粮播种面积同比减少45.3万亩,下降3.1%;夏粮产量同比减少24.1万吨,下降7.4%。全省秋粮播种面积同比增长2.6%,预计秋粮产量继续增长,全年粮食产量再获丰收。

    (三)旱作农业稳步发展

    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把推进1000万亩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和500万亩省级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作为依靠科技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大行动,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部署加以推广,使甘肃不少干旱贫瘠的土地变成“高产田”。据部门统计,2013年,全省共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1358万亩。其中,全膜双垄沟播玉米1081万亩,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277万亩,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一)自然灾害频发,农业抗风险能力较弱

    一方面是去年12月份以来,我省河东大部分地方降水偏少,部分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干旱。从5月份开始,我省部分地区相继遭遇冰雹、暴雨等自然灾害。7月22日,我省定西市岷县漳县发生了6.6级地震,多处日光温室和圈舍倒塌,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损失。另一方面,今年我省以马铃薯晚疫病为主的病虫害严重发生。据部门统计,截止7月底,我省马铃薯晚疫病共发生291.43万亩,较去年同期增加181.3%,严重面积46.65万亩。全省12个马铃薯种植市(州)中有10个市(州)已发生,其中,陇南发生90.7万亩,定西115.45万亩,天水34万亩。

    (二)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外流农业发展后劲不足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求学务工,农村“三留群体”(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比重增加,劳动力不足。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缺乏和留守劳动力的文化、科技素质低,不仅影响精细化生产关键技术的推广,也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对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等先进实用农耕技术的推广及草食畜牧业、蔬菜产业、水果产业等一大批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后劲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畜牧业生产成本不断上涨,挤压了养殖户的利润

    目前,一方面是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牛羊肉消费比重逐步上升,居民对牛羊肉消费的刚性需求增加,导致牛羊肉价格大幅上涨。另一方面是随着畜牧业养殖方式的转变,牛羊饲养由传统的放养向集中圈养转变,导致养殖成本增加。相关饲料、人工、防疫、运输等成本均在上涨,挤压了养殖户的利润空间。有关县区调查显示,除玉米价格波动不大外,精饲料价格达到3.8元/公斤,同比上涨0.4元左右;人工费每月1600元,同比上涨400元;设施的维护费用增加,增大了固定资产投入;舍饲圈养后,饲养密度加大,发生寄生虫病的几率增大,接种疫苗、消毒和药浴的次数增多,加大了防治费用;再加上水电、运输等价格的不断上涨,冲减了养殖利润。

    四、几点建议

    (一)逐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要加大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力度,特别是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二是要做好自然灾害和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预报工作,指导农民群众做好防灾减灾和病虫害防治,力争把农民的损失降到最低。三是继续加大梯田建设力度,建议省上积极争取资金,进一步加大对梯田建设及旱作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以此提高梯田综合生产能力,带动旱作农业和特色产业规模发展。

    (二)努力破解农村劳动力结构劣化难题

    一是充分认识农村留守劳动力结构劣化对农业生产、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不利影响和土地流转的重要作用,把提升留守劳动力素质和加快土地流转作为解决留守农民结构劣化问题的重要手段提到议事日程。二是重点开展对农村留守劳动力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组织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结合当地重点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编写适合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农作物种植、果树栽培、温室大棚、牲畜养殖等方面的生产技术规程,把复杂的科技知识变为简单易懂的操作规程,变成“明白纸”,增强培训内容的渗透力,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有效推广应用。三是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加快土地流转。鼓励种养大户、龙头企业等实施土地流转,推动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增强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机械化水平,努力克服农业劳动力不足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加大投入力度,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一是继续加大草食畜牧业的投入力度。国家发改委近期公布的《全国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2013-2020年)》指出,国家将初步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7亿元扶持冀鲁豫3省、北3省和西部8省(区)肉牛肉羊生产。重点支持西部8省(区)的肉羊、肉牛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和规模养殖种羊场、种牛场进行基础设施改造。甘肃作为重点扶持的西部8省(区)之一,要积极争取国家资金,继续加大对牛羊生产的投入力度。二是建立有效机制,预防价格大起大落。建立畜牧生产长效预测预报机制,进行生产、价格监测和盈亏平衡分析,保持畜牧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同时,及时发布信息,指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三是加强主体培育,提高抗风险能力。加大“标准化、规模化、良种化、产业化”建设扶持力度,逐步提高规模化程度,引导养殖户向“适度规模”发展,确保畜牧业生产增量增收。四是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经济结构,加快畜禽品种改良和仔畜繁殖,加大大型良种繁育场和养殖小区建设、防疫体系建设以及优质饲草基地建设,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畜牧业生产方式,促进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