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甘肃省居民消费潜力比较分析
  • 时间:2014-01-09
  • 点击:88
  • 来源:
    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如果消费水平持续低迷,就会造成产品的大量过剩,从而降低经济的整体发展速度,甚至还会引发经济危机。目前,受诸多因素限制,我省居民消费在规模、水平、增长速度和结构上与发达省份和国家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居民消费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消费潜力尚有待进一步挖掘。

    一、与全国和部分省份的比较分析

    (一)消费率较高但消费规模偏小

    消费率又称最终消费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最终消费(用于居民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的总额)占当年GDP的比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用于最终消费的比重,是衡量国民经济中消费比重的重要指标。2012年甘肃消费率为58.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4个百分点,比陕西高14.7个百分点,比浙江高11.3个百分点,比贵州高1.2个百分点;甘肃GDP为5650.2亿元,陕西为14453.7亿元,贵州为6852.2亿元,浙江为34665.3亿元;甘肃最终消费为3328亿元,陕西6387.1亿元,贵州为3950.6亿元,浙江为16509.4亿元。数据显示,甘肃的消费规模偏低,但由于GDP规模偏小,最终消费支出相对较高导致消费率较高,而且在最终消费构成中甘肃的政府消费占比较大,居民消费占比较小,说明居民的消费水平较低。

支出法GDP和最终消费支出情况

 

地 区

支出法GDP

(亿元)

最终消费支出(亿元)

消费率(%

最终消费支出=100

居民消费(%

政府消费(%

全国

529238.4

261832.8

49.5

72.7

27.3

浙江

34665.3

16509.4

47.6

75.7

24.3

陕西

14453.7

6387.1

44.2

69.5

30.5

贵州

6852.2

3950.6

57.7

73.7

26.3

甘肃

5650.2

3328.0

58.9

66.0

34.0


    (二)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居民消费水平指按常住人口平均计算的居民消费支出,它反映一个地区的消费支出的平均水平。2012年甘肃省的居民消费水平为8542元,比贵州高170元,比邻居陕西低3310.2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556元,比浙江低14302.7元,由此可以看出,甘肃居民消费水平仅略高于贵州,比其余对比省份和全国平均水平都低,而且差距比较大;城乡消费水平比只有浙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陕西与全国持平,贵州和甘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浙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乡消费差别已经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其余省份城乡差别较大。

 

居民消费水平

                                                      单位:元 

 

居民消费

农村居民

城镇居民

城乡消费水平比

 

14098.0

6515.0

21120.0

3.2

 

22844.7

13723.6

28259.2

2.1

 

8372.0

4448.4

15441.3

3.5

  西

11852.2

5782.7

18254.4

3.2

 

8542.0

4562.7

15047.7

3.3

    (三)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较大,农村明显低于城镇

    2012年甘肃居民消费支出为2196亿元,其中:农村居民消费支出727.8亿元,城镇居民支出为1468.2亿元,从绝对量来说均低于对比省份和全国平均水平,除贵州差距不大以外,与其他省份相差幅度较大。从所占比重来看,甘肃农村消费支出和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33.1%和66.9%,和贵州所占比重比较接近,和浙江、陕西以及全国差据比较明显,但总体来看城乡消费差距较大,城镇居民的消费比重明显高于乡村。

居民消费支出及构成

 

居民消费

 

 

居民消费支出=100

   

 

 

农村居民

城镇居民

(亿元)

 

 

  

190423.8

42310.4

148113.4

22.2

77.8

  

12496.1

2796.3

9699.9

22.4

77.6

  

2910.9

994.7

1916.3

34.2

65.8

   西

4442.2

1112.6

3329.6

25.0

75.0

  

2196.0

727.8

1468.2

33.1

66.9

 

 

    (四)恩格尔系数较高,消费能力有限

    恩格尔系数指一定时期内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居民全部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具有判断居民消费水平、判断居民生活富裕或贫穷水平的功能。恩格尔系数的变化与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呈反比状态。我国的恩格尔系数为40% 左右,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恩格尔系数大都在20% 以下,这说明我国居民目前的消费支出中吃、穿的消费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整体上具有显著的小康型消费结构特征,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还相当有限;但另一方面,这也说明普通居民的消费能力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五)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甘肃省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省内农村明显低于城镇水平

    居民家庭拥有的耐用消费品数量多少,也是衡量居民家庭富裕与贫穷程度的重要参考依据。目前我省城乡居民家庭因收入水平和消费环境的差异,拥有的耐用消费品数量差距明显。农村居民仅摩托车的拥有量高于城镇居民,其余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均低于城镇居民。城镇居民摩托车拥有量较低主要是受使用方面的限制。除了一些传统的耐用消费品(如彩电、冰箱、洗衣机、照相机、热水器、微波炉等),城乡居民家庭的拥有量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外,近年来陆续走进居民家庭的新兴耐用消费品(如空调器、家用电脑、摄像机、移动电话、家用汽车等),其城乡居民家庭的拥有量差距更为明显。这也同时说明甘肃农村市场的消费潜力很大。
甘肃省城乡居民拥有耐用消费品除了固定电话逐年走低以外,其余品种都逐年增加,和贵州比较有些品种各有高低,但和浙江以及全国平均水平比较普遍较低,而且有些品种拥有量相差幅度还比较大,比如家用汽车,甘肃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9.75辆,比贵州少3.42辆,比浙江少26.76辆,比全国平均拥有量少11.79辆。再比如计算机和电冰箱,甘肃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计算机63.19台,比贵州少8.03台,比浙江少43.15台,比全国平均拥有量少23.84台;甘肃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电冰箱32.89台,比贵州少12.29台,比浙江少62.63台,比全国平均拥有量少34.43台。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摩托车

20.27

21.80

5.42

11.17

家用汽车

21.54

36.51

13.17

9.75

洗衣机

98.02

95.43

99.87

98.88

电冰箱

98.48

100.86

97.63

90.25

彩色电视机

136.07

186.41

115.67

108.22

计算机

87.03

106.34

71.22

63.19

摄像机

10.00

10.25

6.39

5.7

照相机

46.42

53.91

29.87

27.44

 

2.81

4.17

2.66

2.19

微波炉

62.24

73.00

47.59

38.84

 

126.81

203.78

21.71

6.71

淋浴热水器

91.02

106.30

78.51

66.38

健身器材

4.27

6.17

4.06

3.27

固定电话

68.41

79.80

62.15

53.29

移动电话

212.64

209.98

214.73

197.30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洗衣机

67.22

73.07

69.82

79.67

电冰箱

67.32

95.52

45.18

32.89

 

25.36

102.22

0.76

0.28

抽油烟机

14.69

61.81

1.03

4.89

摩托车

62.20

38.93

39.02

71.94

固定电话

42.24

77.41

15.45

29.00

移动电话

197.80

209.07

173.26

192.72

彩色电视机

116.90

172.22

95.94

106.28

照相机

5.18

15.04

1.56

2.67

计算机

21.36

47.89

4.87

11.39

 

 

    (六)旅游业规模偏小,对消费拉动力不足

    旅游业的大发展,可以给旅游地带来极大的利益,包括增加就业机会和企业数量、增加政府与当地居民的收入、为当地产品带来新的市场机会、改善基础设施和社区公共设施等,更主要的是可以扩大消费和提高消费水平,甘肃省是旅游资源大省,近几年来大力推进旅游强省战略,旅游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国内外游客均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2012年旅游业总人数已达到0.78亿人次,比2011年增长34.25%,旅游总收入471.08亿元,比2011年增长41.17%,但与贵州和浙江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旅游人数只是贵州的三成多,是浙江的不到两成,旅游收入更是无法与上述两省相比,规模明显偏小。

 

旅游业发展主要指标

 

旅游总人数(亿人次)

 

旅游总收入(亿元)

 

入境旅游者(万人次)

外汇收入(亿美元)

浙 江

4.00

865.93

4801.2

51.52

贵 州

2.14

70.50

1860.16

1.69

甘 肃

0.78

10.20

471.08

0.22

 

    结论:甘肃消费与发达省份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总体规模小,政府消费较高,居民消费偏低,人均消费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消费结构吃、穿的比重相对较高;城乡消费在消费总量、消费结构和消费质量上明显低于发达省份和全国水平,农村消费水平明显低于城镇;旅游业的规模偏小,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没有充分释放出来。总体来看,甘肃的消费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和发展潜力。

    二、制约甘肃消费支出的因素

    (一)经济发展水平低

    一个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当地的消费市场规模和消费的发展空间,经济发展水平较快必然带来消费规模的扩大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甘肃作为一个内陆欠发达省份,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步伐较慢,经济发展总量长期处于全国后几位,2012年GDP仅仅为5650.2亿元,在全国居倒数第五位,全国GDP未上万亿的省份只有7个,甘肃为其中一个,这样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无疑拖慢了消费的发展速度。

    (二)人口和消费的城镇分布不对称

    甘肃城乡人口分布与所占消费市场份额的分布呈不对称状态,2012年甘肃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4146.24元,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2847.05 元, 相当于农村居民消费的3.1倍;2012 年甘肃省城镇常住人口占人口总数的38.75%,农村人口占61.25%,农村人口又相当于城镇人口的1.58倍,农村人口多于城镇但是消费却大大的低于城镇,而农村消费市场又很难有效的启动,这也是甘肃省消费很难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三)居民收入水平偏低

    2012年甘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56.89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407.83元,处于全国各省份的最末位,近三年的年均增速为12.88%,比全国平均水平(12.67%)仅高0.2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4506.7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409.88元,同样处于全国各省份的最末位,近三年的年均增速为14.78%,比全国平均水平(15.39%)低0.61个百分点。长期收入偏低、增长缓慢是制约甘肃省消费需求增长的根本原因,加之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造成预期消费支出的增长远远高于预期收入的增长,从而进一步影响现实消费的正常增长。

    (四)居民收入分配不均衡

    收入分配的不均衡,贫富差距的扩大,是阻碍居民总体消费需求增长的重要原因。因为就少数高收入群体而言,汽车、住房乃至别墅等这些令许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早已应有尽有,其各种消费需求已经得到极为充分的满足,他们虽然具有巨大地支付能力,但潜在的消费需求空间已经不大,而为数众多的中低收入群体,尽管其有待满足的消费潜力十分巨大,但却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只能望洋兴叹,结果必然是高收入群体和中低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都大大降低,对居民总体消费需求的增长产生十分不利影响。

    (五)消费观念落后

    中国人的消费观念一直以来比较注重于储蓄,喜欢防患于未然,近年来我国在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的实施上往往事倍功半,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传统的落后的消费观念,尚未实现由传统的消费观念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消费观念转变,尚未形成现代消费观念,因此许多消费行为均受制于传统消费观念。特别是农村居民轻消费重储蓄的倾向尤其严重,消费习惯崇尚勤俭节约的传统消费观念,即使手中有钱,农民依然对花钱显得十分谨慎,长期以来形成的过苦日子的消费习惯一时难以改变,储蓄意愿较强。因此,农民沿袭多年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决定了其消费水平就是维持基本生存消费,逐步地发展享受消费尚需时日,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消费的进一步发展。

    (六)公共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 

    拥有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公共医疗卫生体系以及政府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是提高即期消费率、降低储蓄率的前提。我国公共教育体系、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相对比较薄弱,政府公共服务支出相对不足,失业和养老没有充分保障,居民用于教育和医疗卫生支出的负担较重,不仅挤占了居民用于其他消费项目支出,而且由于教育和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不可预知性和不确定性,居民不得不积累大量的预防性储蓄,减少即期消费,2012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比2008年末增长1.05倍,大大高于同期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增长。储蓄大量增加对居民尤其是城镇居民即期消费影响较大,阻碍了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步伐。特别在经济低迷时期,在面临失业和收入增长缓慢的环境压力下,居民储蓄倾向更高,扩大消费更为困难。

    (七)农村消费环境较差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落后,用水用电条件较差,造成一些耐用消费品很难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高档消费品的推广,商业网点较少和交通条件落后,不利于农民购买消费品。农村流通体系不健全,市场秩序混乱,监督管理远远没有城镇市场规范,假冒伪劣商品易在农村市场上出售,农民很难辨别,售后、维修和投诉渠道不畅,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愿望。

    三、扩内需促消费的建议

    (一)发展经济,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扩大消费者的购买能力

    首先是加快全省经济的发展步伐,提高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有效扩大市场容量,提升消费发展空间;其次,提高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的同时,侧重于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提升消费能力,有力地促进消费市场的发展。

    (二)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甘肃省传统农村消费模式向现代城市消费模式的转化

    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有助于改善消费模式,使之向现代城市消费模式转化。据有关统计,在我国,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100万-120万人口从农村转到城市,由于城市人口的消费是农村的2.7-3倍,约拉动最终消费增长1.6个百分点。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也将带动周边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发展,促进部分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转变,最终推动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因此,应该大力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发展,从而最终带动消费的发展。在城镇化的推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让在城市务工多年的外来人员彻底融入城市,为他们提供没有歧视的户口制度、城市福利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这样才更有利于就业队伍的稳定和技能提高,从而最终影响消费模式的转变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三)统筹规划,推动居民远期消费需求向即期消费需求转化

    一是在国家层面,凡涉及城乡居民利益调整的改革,要注意把握各项改革出台的时机、力度,特别要考虑居民的承受能力,减轻居民个人支出的比例。不能惠及多数人的改革是难以为继的,体制创新必须把能否惠及多数人作为政策、制度设计及推进与否的首选;二是在市场层面必须十分注意改革消费品供给结构。企业生产应真正面向市场,努力生产城乡居民急需购买的消费品;三是加速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振居民消费信心,减轻居民预期支出压力,才能将远期消费转化为即期消费,进一步刺激居民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四是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体系的建设投资力度,并放开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准入,使民间资本和外资尽快进入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领域。

    (四)用好用活信贷手段,促使储蓄向现实消费转化

    在同等条件下完善的消费信贷业务,会缩短消费者的资金积累期,增加消费者的即期购买能力,将为未来消费而攒钱的行为变为适度提前消费。因此,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发展消费信贷:一是引导消费者确定适当负债消费观念,加快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扩大消费信贷范围,进一步丰富消费信贷的品种,简化手续;二是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各种类型的消费信贷的产生和成长,尤其是耐用消费品信贷的发展;三是要鼓励创新,让市场创造出更多更好的适合实际需要的信贷品种;四是要引入财政扶持和担保机制,对特定类型的消费信贷给予财政援助。

    (五)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要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必须加快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热点。一是充分发挥甘肃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带动餐饮、商贸、宾馆、金融等关联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二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加大财政对公益性事业的投入力度,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拓宽服务渠道,健全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三是积极培育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等新的商品消费,引导个性化、时尚化、品牌化消费,培育和发展定制类消费;四是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推进构建现代化的服务业,以提高服务消费水平为契机,鼓励和吸引居民扩大商品消费;五是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建设电子商务信用体系,使消费品市场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

    (六)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挖掘乡村消费潜力

    建立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长效机制,通过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扶持,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消费差距。要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逐步将农村市场和农村居民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的有效需求。采取有效措施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和农产品卖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购买能力;要适应农村市场需求特点,调整产品供应结构;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大中型流通企业、连锁公司将经营触角向农村地区延伸,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环境;要加快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农村居民扩大消费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