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甘肃省能源利用效率现状与对策研究
  • 时间:2016-07-29
  • 点击:91
  • 来源:
  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跻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制约。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重要内容,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节约能源、绿色发展是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大力发展节能降碳,努力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全省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总体我省能源利用效率仍然较低。“十三五”时期是甘肃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资源环境和碳排放的约束会进一步增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环境保障,对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甘肃能源利用效率现状着手,通过比较分析,剖析了推动我省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的积极因素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对策建议。

    一、甘肃能源利用效率现状

    “十二五”以来,甘肃积极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加快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2014年,全省能源产出率为8400元/吨标准煤(地区生产总值按2010年可比价计算),比2010年提高18.4%,即消耗一吨标准煤的能源,创造的生产总值比2010年提高1305元。

    (一)能耗强度持续下降,与全国差距明显缩小

    以单位GDP能耗指标反映的能耗强度水平是衡量和评价一个地区能源利用效率最直观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十一五”期间,甘肃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20.26%,“十二五”以来,全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仍持续下降, 2011-2014年各年分别下降2.51%、4.21%、4.56%和5.21%,降幅逐年扩大。2014年全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为1.19吨标准煤/万元,与2010年相比四年累计下降15.52%,年均降低4.13%;四年累计节约能源1231.08万吨标准煤,有效地缓解了能源和环境压力。

    从全国31个省(市、区)看,甘肃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四年累计下降15.52%,比全国多下降2.12个百分点,降幅位居西部前列,西北五省第一;从能耗强度看,2014年甘肃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全国高55.76%,与2010年相比差距缩小4.47个百分点。

    (二)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快速下降,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费的依赖程度减弱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能源消费增长率与国民经济增长率的比值,系数越小,表明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的利用效率越高,同时也反映了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越低。 “十二五”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升级,甘肃能源消费总量呈刚性增长,但增幅逐年趋缓。2014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7521.45万吨标煤,比2010年增长29.02%,年均增长6.58%,2011-2014年各年增速分别为9.67%、7.82%、5.70%和3.22%,呈逐年回落的态势。

图1  2010-2014年能源消费总量及增速

点击浏览下一页

    能源消费增速的快速回落,使全省以较低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了中高速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明显降低,由2010年的0.68下降为2014年的0.36,经济发展和节能降耗的突出矛盾得到有效缓解。2014年全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30,甘肃与全国水平接近,甘肃作为“两高一资”特征明显的省份在经济发展中对能源消费的依赖程度明显减弱。

表1  2010-2014年甘肃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年份

能源消费增速(%

GDP增速(%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2010

8.00

11.78

0.68

2011

9.67

12.52

0.77

2012

7.82

12.56

0.62

2013

5.70

10.76

0.53

2014

3.22

8.89

0.36

 

    (三)加强节能技术改造,能效水平大幅提高

    近年来,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进工业设备的更新改造和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重点耗能企业的用能管理和能效对标,全省工业领域能效水平大幅提升。金川公司、酒钢集团、中石油兰州石化、华能电厂等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加强节能技术改造,优化产品结构,能源利用水平达到省内先进或同行业先进水平。2014年,全省28个主要单位产品能耗中有20个产品单耗较2010年有所下降,其中:火力发电标准煤耗308.96克标煤/千瓦时、电解铝综合1722.43千克标煤/吨、吨水泥综合能耗97.72千克标煤/吨、单位合成氨生产综合能耗1278.25千克标煤/吨、单位乙烯生产综合能耗912.64千克标准煤/吨、单位电石生产综合能耗1002.11千克标准煤/吨,与2010年相比,分别下降2.55%、1.95%、11.25%、8.12%、9.25%和6.71%。

    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加工转换总效率为72.7%,比2011年提高3.1个百分点,七种加工转换方式效率均逐年提高,其中,供热效率提高了3.8个百分点;炼焦提高了1.9个百分点;炼油效率提高了0.9个百分点;火力发电效率提高了0.8个百分点。

    (四)各次产业能耗强度均下降,工业降耗贡献突出

    全省积极推进农村、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商业和政府机构各领域节能,有效推动了各产业能耗的降低。2014年,第一、二、三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分别为0.33吨标煤/万元、1.82吨标准煤/万元和0.39吨标准煤/万元,与2010年相比,分别下降21.00%、18.57%和11.01%。

    由于工业结构优化调整、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全省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能耗由2010年的2.88吨标煤/万元下降为2014年的2.24吨标煤/万元,四年累计下降22.4%,年均下降6.14%,降幅居各行业之首,有效推动了全省能耗强度的降低。

    二、能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十二五”期间,甘肃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发挥了主要的推动作用,但与经济发展需要和先进水平相比,甘肃能源利用效率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2014年甘肃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07%,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国的1.77%,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5.76%。因此,需要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等对能源效率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

    (一)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

    能源消费结构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在于不同能源品种的品质差异,高品质能源占比越大能源利用效率相对越高。煤炭的利用效率远低于原油、天然气和电力,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势必导致能源利用效率偏低和环境污染。目前,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主要以化石能源为主,各品种能源的占比依次为石油、煤炭、天然气、电力,其中煤炭消费占比不到三分之一;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以石油、天然气为主,煤炭占比在10-20%左右。而我国受资源禀赋条件等限制,煤炭占比一直偏高,能源利用效率相比以油、气为主的国家要低,因此优化能源结构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近年来,甘肃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能源消费结构逐步优化,对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14年,全省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风光电的消费比重为60.41∶16.34∶4.19∶19.06,与2010年相比,煤炭、石油消费比重分别下降3.67和0.65个百分点,天然气和水风光电消费比重分别上升0.8和3.52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也较快发展,2014年,全省煤炭消费量6715.87万吨,其中:煤炭终端消费量1953.91万吨,占煤炭消费总量的29.09%,比2010年降低1.97个百分点。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2014年甘肃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占比比全国低5.59个百分点,石油低0.76个百分点,天然气低1.51个百分点,水风光等一次电力高7.86个百分点。总体来说,甘肃能源消费结构略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是因为甘肃近几年风、光电发展较快,装机容量迅速扩大,已位居全国第二位和第一位,全省政府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不断提高,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得到根本性转变,煤炭用于终端消费的比重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由于弃风弃光现象严重,风光电利用小时数较低,全省新能源还未得到充分有效利用。但这也正是甘肃的比较优势和节能潜力所在,因此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潜力将有利于提高全省能源利用效率。

    (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

    目前,全省第二产业增加值能耗分别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5倍多和4倍多,也就是说在同等产出条件下,第二产业所消费的能源要远远多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因此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第三产业比重,降低第二产业比重有利于全省能耗强度的降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十二五”以来,通过加强对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的控制,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以节能减排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甘肃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上取得明显进展。2014年,甘肃三次产业结构为13.18:42.80:44.02,高能耗低产出的第二产业比2010年下降4.04个百分点,低能耗高产出的第三产业比2010年提高5.35个百分点,且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甘肃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破解了经济发展和节能降耗的突出矛盾,降低了能耗强度,减少了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

    但与全国相比,2014年甘肃第二产业比重比全国高0.1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全国低4.08个百分点。若与能耗效率最高的北京相比,北京单位GDP能耗仅为甘肃的三分之一,201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77.9%,比甘肃高33.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仅为21.30%,比甘肃低21.50个百分点,因此大力发展低能耗的第三产业会大大提高甘肃能源利用效率。

表2  甘肃和全国2010年、2014年三次产业结构

 

甘肃

全国

2010

2014

2010

2014

第一产业

14.49

13.18

9.6

9.2

第二产业

46.84

42.80

46.2

42.7

第三产业

38.67

44.02

44.2

48.1

 

    (三)各产业能耗强度的影响

    “十二五”期间,甘肃各次产业增加值能耗的降低,尤其是能源消费占比最大、能耗强度最高的第二产业增加值能耗的大幅降低带动了全省能耗强度的走低。但与全国相比,甘肃三次产业增加值能耗仍然偏高,从2014年各产业增加值能耗与全国的对比情况看:

    第一产业增加值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倍,由于第一产业能源消费只占到全省能源消费量的3.20%,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对全省节能降耗影响度很小,且受自然条件、生产方式等制约可变性不强,因此第一产业不作为节能降耗的重点方向。

    第三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4.0%,在三次产业中与全国的差距最小,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比全国低2.61个百分点,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从总体上提高甘肃能源利用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

    甘肃第二产业增加值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8.0%,而第二产业能源消费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75%,对全省节能降耗影响度很大,因此,第二产业的优化升级与节能技术改造仍是甘肃节能降耗的重中之重。

表3  2010年、2014年全省能耗及增加值构成

 

2010

2014

能源消费比重(%

增加值比重(%

增加值能耗(吨标煤/万元)

能源消费比重(%

增加值比重(%

增加值能耗(吨标煤/万元)

     

100

100

1.410

100

100

1.191

  第一产业

4.33

14.49

0.421

3.20

13.18

0.333

  第二产业

73.29

46.84

2.205

74.9

42.80

1.823

  第三产业

13.05

38.67

0.476

13.09

44.02

0.393

  生活消费

9.33

8.81

 

    (四)工业内部结构的影响

    甘肃重化工业特征明显,能源消费工业占主导地位,工业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六大高耗能行业。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67.9%,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0.64%,以九成以上的能源消费创造了不足五成的工业增加值,六大高耗能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约是其他工业行业平均水平的11.4倍,因此,工业领域是全省节能降耗工作的重点。

    近年来,甘肃工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调整,2014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5.88%,比2010年下降8.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食品、装备制造业等低能耗行业保持了较快增长,增加值比重稳步提升;工业内部结构节能得到有效发挥,全省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能耗四年累计下降22.4%,降幅居各行业之首,工业增加值能耗的大幅降低有效带动了全省能耗强度的走低。

    但工业结构偏重、六大高耗能行业比重过高导致甘肃工业能耗偏高。2014年,甘肃规模以上轻重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5.85∶84.15,结构明显偏重;六大高耗能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的比重为90.6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09个百分点。重型化的结构特点和粗放的生产模式导致甘肃工业能耗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就是说,在消费同等能源量的情况下,甘肃所创造的工业经济价值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加大工业结构调整步伐,是实现工业整体节能降耗的一条重要途径。

    (五)产品单耗水平比较

    通过近几年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技术改造,全省主要耗能产品单位能耗明显降低,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一些主要耗能产品如乙烯、水泥、钢材、硅铁、电解铝、火力发电等高耗能产品单耗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技术节能在我省还有一定的空间。

表4 2014年甘肃高耗能行业主要产品单耗指标与全国对比

主要耗能产品

指标单位

甘肃

全国

比全国高(%

吨水泥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

97.72

79.15

23.46

吨水泥熟料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

128.05

110.97

15.39

硅铁工序单位能耗

千克标准煤/标准吨

1913.98

1693.1

13.05

单位乙烯生产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

912.64

816.27

11.81

吨钢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

602.37

547.49

10.02

单位电解铝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

1722.43

1680.6

2.49

电厂火力发电标准煤耗

克标准煤/千瓦时

308.96

301.58

2.45

原油加工单位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油/

65.52

65.08

0.68

单位电石生产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

1002.11

1010.24

-0.8

单位合成氨生产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

1278.25

1333.17

-4.12

 

    综上所述,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继续提升技术节能水平,是今后提高全省能源利用效率的着力点。

    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对策建议

    “十三五”时期是甘肃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能源消费将持续增加,经济发展仍将面临严峻的资源与环境约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于甘肃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有着重要意义。

    (一)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充分发挥甘肃能源资源综合优势和开发利用潜力,积极推进能源多元化、清洁化发展,逐步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重,降低煤炭消费比重。一是加快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解决风光电就地消纳和远距离输送问题,加强电网建设,提高电网整体输送能力,有效改善弃风、弃光现象,提高风光资源利用效率。二是积极推进天然气的供应和使用推广力度,稳步推进核能、生物质能、地热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三是按照安全、绿色、集约、高效的原则,积极推进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加快发展煤炭清洁开发利用技术,不断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水平;科学有序发展煤化工,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和燃料并重转变;提高煤炭终端直接燃烧利用水平,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低碳能源发展。

    (二)推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随着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依靠挖掘节能潜力、淘汰落后产能的难度将越来越大。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能耗低、污染少的显著特点,因此充分利用当前国家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时机,在优化工业内部结构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继续发展和壮大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和居民服务等传统第三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以现代金融业和信息服务业以及现代物流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推动经济结构的积极调整,逐步降低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内部结构,推动经济增长主要由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和优化升级带动转变,实现产业结构节能。

    (三)加快工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工业是全省能源消费的重点领域,也是节能降耗的关键。我省现阶段以有色、冶金、石化、电力、水泥为主的工业经济结构,具有低附加值高能耗的特点,近两年经济下行,我省高耗能企业受影响较大,钢铁、有色、电力、石化等行业生产大幅回落,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重下降明显。但高耗能行业增速回落也为我省工业转型与升级提供了机遇,有利于改善我省能源消费结构。可以抓住机会重新审视和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撑点,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和转型,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和产品附加值,推动传统产业向高质高效方向发展;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产业,加快以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低碳经济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提高经济增长效益和质量降低工业能耗。

    (四)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提高能源利用水平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战略,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原则,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全面统筹产业、基础设施、资源与环境四大要素,进一步完善与循环经济配套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措施,持续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做实做强基地、园区、产业链、企业和项目“五大载体”,推进工业、农业、服务业和社会四个层面协同发展,形成政府积极推进、市场有效驱动、公众自觉参与的循环经济运行机制,实现全省循环经济发展新跨越。将资源节约、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水平。

    (五)加强宣传,创建节能型社会

    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全省居民生活能源消费量不断增长,2014年全省居民生活用能为662.43万吨标准煤, 比2010年增长24.32%,占全社会能源消费量的8.81%。因此,积极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鼓励、倡导开展家庭节约活动,使节能真正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节能宣传,形成全社会节能氛围, 引导全省人民的节能理念, 做到需求合理、消费适度, 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倡导一种与能源发展相协调的、科学的生活方式, 促进节能产品消费, 构建节约型社会, 从而提升全社会的节能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全社会节能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