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2021年一季度甘肃省经济形势分析及上半年预测
  • 时间:2021-05-05
  • 点击:186
  • 来源:甘肃省经济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室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全省经济运行稳固向好,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为“十四五”时期“开好局、起好步”赢得了良好开端,初步预计上半年全省经济增长8.5%左右。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主要特征

一季度,全省经济呈现出“高开高走”的较快增长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达到近年来最高点,部分指标增速居于全国前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7.1亿元,同比增长13.2%,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9.4%,与2020年一季度两年平均增长4.6%(以下简称“两年平均增长”)

(一)政策举措更加精准

一季度,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了《关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实施招商引资突破行动,创新招商引资工作举措,推行项目要素供给新模式,打造经济发展新优势。一季度全省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745个,到位资金377.8亿元,同比增长48.9%。二是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坚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印发了《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质提标年方案》,重点聚焦“数字政府建设补短板梳堵点,项目落地优服务保要素,市场主体减审批柔监管,政策落实再加力解难题,便民利民填空白延链条”,进一步“降门槛”“提效率”,落实“一企一策”“不来即享”等工作机制。出台了《关于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切实发挥财税金融政策保障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财政资金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投入的作用。省委省政府坚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召开了一季度全省民营企业座谈会,努力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更好条件。大力拓展“非接触式”办税缴费范围,继续推行税收优惠“不来即享”等纳税服务措施止一季度,全省428项税收优惠“不来即享”,99%的一般纳税人实现网上申报,195项业务实现“全程网上办”。三是精准服务促进项目建设。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建设协同推进机制的意见》,进一步完善领导包抓调度、项目并联审批、开辟绿色通道等工作机制,明确对重大项目实行“四优先”“一事一议”等服务保障机制,按下了项目建设的“快进键”。省发改委全面启动重点投资项目调度工作,制定工作方案,主动靠前服务,突出甘肃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应用,充分发挥项目管家作用。

(二)农业生产稳定向好

3月以来,雨水充沛,墒情极好,春耕春播进展顺利,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一是农业产值稳定增加。一季度,全省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25.3亿元,同比增长8.7%,两年平均增长5.1%。第一产业增加值164.8亿元,同比增长7.4%。二是蔬菜产量面积双提升。蔬菜种植面积80.9万亩,产量114.1万吨,分别同比增长4.0%和6.2%。三是主要畜禽存出栏量持续增长。全省生猪存栏同比增长21.0%,出栏增长10.8%,其中能繁母猪存栏增长7.5%;牛存栏增长3.6%,出栏增长6.0%;羊存栏增长10.7%,出栏增长13.0%;家禽存栏增长16.6%,出栏增长80.7%。

(三)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一季度,全省第二产业增加值692亿元,同比增长15.9%,两年平均增长3.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两年平均增长5.1%,达到近年同期最高水平。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6.7亿元,同比增长2.1倍,营业收入利润率5.9%,较去年同期提高3.18个百分点。一是工业生产稳中有增。从三大门类看,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延续了2020年底的增长态势,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3%,两年平均增长4.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18.2%,两年平均增长12%。采矿业同比增长3.6%,两年平均增长1.8%。二是支柱工业增势良好。多数支柱行业持续恢复,有色、冶金、医药、电力、电子等行业两年平均增速高于工业总体平均增速。电子行业增加值增长56.4%,一季度芯片产量约146.3亿块,占全国总产量的17.83%,居全国第二。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增长。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势明显,分别同比增长27.2%、34.8%、38.6%,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0.2%、21.3%和17.2%。四是十大生态产业增势较好。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543.3亿元,同比增长22.2%,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4.6%,较去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五是新能源产业稳定发展。截止一季度,全省风电装机1393.19万千瓦,同比增长7.4%,光伏发电装机993.24万千瓦,同比增长7.39%,规模以上工业新能源发电量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8%,两年平均增长12.1%。

1  20172021年月度累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

(四)服务业恢复性增长

随着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各项利好政策效应不断显现,全省服务业呈现出恢复性增长态势。第三产业增加值1350.3亿元,同比增长12.6%,两年平均增长5.2%。一是物流业快速增长,货运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3月份,全省物流业景气指数回升至58.46%。一季度货运稳定向好,航空货邮吞吐量增长45.8%,铁路货运同比增长17.2%,公路货运量增长37.6%,营运货车累计完成公路货运量12701万吨。二是客运量呈加速恢复趋势。受疫情及“就地过年”政策影响,自1月28日至3月8日,共计40天的春运中,全省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综合运输客运总量1584万人次,道路(大巴、公交)、水路、民航和铁路客运量较2019年同期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站出入口交通量与2019年相比基本持平。3月份铁路、公路客运量、航空旅客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1.5倍、3.7倍和2.2倍。三是文旅行业稳定恢复,乡村旅游迎来开门红。全省接待游客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2.2倍和2倍。创新开启“万车游陇原”乡村旅游市场活动,积极推出15条春季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通过乡村旅游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季度全省乡村旅游游客规模达2962万人次,较疫前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乡村夜游人次占比高达68%,“夜经济”活力不断提升。“就地过年·团圆甘肃”系列线上文旅产品提高乡村旅游热度,春节期间游客接待量达536万人次,迎来客流“小高峰”。

(五)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

全省上下高度重视投资工作,组织召开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复工动员大会,印发实施“三个清单”和全省重点项目及投资调度工作方案,出台《关于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建设协同推进机制的意见》。一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1%,两年平均增长8.8%。一是聚焦项目建设促发展。省委省政府科学谋划2021年省列重大建设项目208个,总投资1.12万亿元。加大向上汇报衔接力度,国家发改委审核反馈我省专项债券项目1406个,财政部已安排提前批额度275亿元,已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46.6亿元。全省上下以项目建设聚增量,3月份召开重大项目集中开复工动员大会,集中开复工1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175项,年度计划投资4765亿元,为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性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基础设施投资高速增长。在投资恢复的大环境下,2021年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增长52.8%,两年平均增长10.3%,分别高出全国4.5和5.9个百分点,为近5年来最高增速。水利固定资产投资8.07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加3.21亿元,同比增长66%。三是产业和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受去年同期基数和投资恢复叠加影响,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6.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5.3%;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投资突破30%;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1%,实现同期连续两年正增长四是新基建项目加快落地实施。“东数西算”国家工程庆阳基地项目建设成效显著,金山云西北总部已落地开展业务。一批智慧医疗、智慧物流、智慧文旅项目在各市(州)开工建设。中国智能骨干网(甘肃)申通枢纽中心项目在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奠基动工。金昌市与山东阿帕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设金昌网络货运数字产业园,并成立金昌数字经济服务有限公司,已吸引63家全国优质物流企业落户金昌。

 

 

 

 

 

2  20182021年月度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六)消费市场稳步回升

一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4.7亿元,同比增长34%,两年平均增长8%,均高于全国平均增速。一是消费升级类商品零售额爆发式增长。汽车类消费延续2020年良好增势,零售额同比增长67.2%,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及音像制品类、化妆品类等消费创新高,尤其金银珠宝类和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分别增长993%、57.8%,对未来经济形势的乐观期望有效推动了升级类商品消费快速增长。二是网络消费稳定增长。举办“甘肃省省级电商同城配送平台”线上启动仪式,“臻品甘肃”平台正式上线试运营。“2021全国网上年货节”带动全省网络零售额达26.4亿元,增长88.6%。1—2月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通过公共网络零售额3.4亿元,同比增长28.5%。三是节日消费市场活跃。组织各类促销活动200余场次,2000家商贸流通企业参与打折优惠、让利促销,带动社会消费近100亿元。在就地过年、各类促销活动等带动下,春节期间全省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四是城乡消费同步快速增长。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38.1亿元,增长32.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96.6亿元,增长39.9%。五是热点商品消费旺盛。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热点消费持续升温,餐饮消费持续向好,粮油类、糖果类、酒饮类、水产类等商品仍是市场销售热点。餐饮收入128.5亿元,增长72%。六是体验式消费愈加成为新时尚。舒适、健康、时尚、休闲型消费方式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各大体育场馆、公园、科技馆、图书馆、电影院客流密集,“云”逛店、“码”上购、“线上+线下”商业模式成消费主要特点。

3  20172021年月度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七)进出口实现较快增长

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的实施意见》,联合14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印发《2021年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实施外贸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和利用外资突破行动计划。国内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拉动进口快速增长,主要贸易国生产消费景气度回升,外需增加带动全省出口增长,一季度,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130.6亿元,同比增长54.1%,增速排名全国第11位。一是国内外经济恢复拉动进口高速增长。一季度,全省进口总值109.9亿元,增长70.7%。制造业强势恢复支撑进口大幅增长,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拉动进口值大幅增长。金属矿砂、未精炼铜、镍硫等进口量分别同比增长74.9%、3.8倍和1.5倍。全球“缺芯潮”局面持续,推动我省迎来芯片加工爆发期,集成电路进口量同比增长11.8%。二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实现倍增。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智利、蒙古国为甘肃前四大贸易伙伴,进出口总值分别为25.6亿元、12.3亿元、9亿元、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9.6%、2.1倍、32%和52.3%,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42%。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进出口分别同比增长59.1%、61.1%。从出口产品分析,苹果、中药材、高原夏菜、种子等优质农产品持续走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三是国有企业保持外贸主体地位。国有企业进出口89.7亿元,同比增长66.2%,占全省外贸总值的68.7%,比去年同期提升5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地位;民营企业进出口39.5亿元,同比增长30.7%,占全省外贸总值的30.2%;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4亿元,同比增长1.6倍。机电产品出口占比提升。四是工业品出口量大幅增加。出口机电产品12亿元,同比增长17%,占全省出口总值的58%,较去年同期提升7.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集成电路、轴承、程序控制器分别同比增长44.3%、32.1%和28.6%。

(八)财政金融运行总体平稳

一是财政收支保持低位运行。一季度,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1亿元,同比增长20.4%。其中,税收收入增长17.3%,非税收入同比增长27.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08.6亿元,同比增长4.6%。二是贷款增长较为平稳3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2957.8亿元,同比增长7%企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1440亿元,同比增长11.26%,较上年同期提高3.31个百分点。高出各项贷款增速4.26个百分点,延续了高速增长的态势三是存款增速有所放缓3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895.9亿元,同比增长4.6%当年新增672亿元,同比多增14亿元。四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3月末全省完成直接融资140.2亿元,同比下降18.1%,其中股权市场融资27.8亿元,债券市场融资112.3亿元。企业融资成本有效降低加权平均融资成本4%五是保险市场平稳运行1—2月,全省保险业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55.5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险公司实现29.8亿元,同比下降3.3%;寿险公司实现125.7亿元,同比增长12.9%。全省赔付支出31.4亿元,同比增长38.6%。

(九)就业和收入稳定增长

一是就业保持总体稳定。统筹重点群体就业,开展“点对点”劳务输转,全力稳就业、保就业。一季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3万人,同比增长24.9%,完成年度任务的22.8%;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359.8万人,同比增长19.4%,完成年计划的72%;创劳务收入218.7亿元,同比增长28%,完成年计划的17.4%。二是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27元,同比增长10.4%,两年平均增长6.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32元,增长8.3%,两年平均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4元,增长13.4%,两年平均增长8.4%,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3.0,比上年同期缩小0.14。三是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5%,食品烟酒类上涨1.8%,鲜菜上涨4.8%,教育文化娱乐上涨0.1%,医疗保健持平,衣着下降0.1%,交通通信下降0.4%,猪肉价格下降6.1%。

二、面临的挑战和制约因素

虽然全省经济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但仍然存在不稳定不确定风险和制约因素。一是投资面临下行压力。受政府财政紧张、投融资创新不足等影响,尤其县(区)政府债务高企,保持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增长受资金瓶颈制约;部分县(区)存在新引进项目因用地紧张落地困难,影响投资潜力释放;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6.3%,增速低于固定资产投资3.8个百分点,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有待提升,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的好项目相对欠缺;市州项目谋划储备能力还需提升,1—3月各市州审核备项目总投资3158亿元,下降16.4%。二是消费需求动力不足。新冠疫情影响,接触性消费尚未完全释放,旅游业等带动的消费仍较低迷;我省城乡收入差距大、居民收入普遍不高等导致乡村消费偏弱,居民消费信心仍显不足,加之电商消费虹吸效应,大量消费外流,制约消费持续回升。三是贸易逆差扩大。全省进出口结构为84:16,近年来出口总额不断萎缩,进出口差距持续拉大。国际海、空运运力恢复缓慢,海运价格上涨态势持续,种子出口将进入淡季,全省出口压力或将进一步加大。四是新动能新产业发展能力较弱。一季度,我省规上工业增速比全国低9个百分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大型企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全省规上工业4.2个百分点,中央企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全省规上工业6.6个百分点,大型企业增长乏力。同时,工业经济增量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虽然增速较快,但占比分别为8.7%和5.4%,产业规模小、聚集程度低,支撑带动作用不强。

三、上半年经济形势研判

(一)世界经济复苏不平衡不稳定

展望2021年,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虽然世界经济有望出现恢复性增长,但复苏仍不稳定不平衡,增速反弹乏力的风险仍然存在。从有利因素分析,得益于部分国家加强疫情应对和财政支持以及疫苗接种工作的持续展开,全球经济前景明显改善。经合组织(OEC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预测2021年世界经济实际GDP增速将达到5.5%—6%,发达国家GDP增速将达到5.1%。美国拜登政府“四万亿”的财政计划和货币宽松,经济重回增长轨道,全年经济增长有望达到6.4%左右。日本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东京奥运会等刺激下,经济有望稳步恢复,全年GDP将增长2.7%左右。从不利因素分析,全球疫苗接种进度和国家地区之间接种机会的不均衡、美国大规模刺激政策外溢影响以及发展中国家债务高企等风险也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不确定性。同时,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经济加速重构,大国博弈和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以及美国加速印钞造成全球性流动过剩,引发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世界经济金融风险不断增大。欧元区受疫情冲击影响,投资、消费、就业增长低迷,复苏乏力,全年经济增长3.3%左右。俄罗斯、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国内政治经济受疫情冲击超出预期,复苏困难重重。

(二)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牢固

随着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经济将保持较快复苏态势,上半年有望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经合组织(OEC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将增长8.4%。宏观政策将保持回归常态和稳健中性的形态,持续加强防控风险和保持经济恢复,将加大有效提振内需,特别是在房地产、消费、税收和货币金融领域积极作为。财政政策将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出强度,持续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促进消费的支持力度。货币政策更加“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全球经济共振复苏所带来的巨大需求回升,将支撑我国保持强劲态势。加入RCEP有利于构建“双循环”国际新格局,有助于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保证制造业比重的基本稳定,有助于加强区域性产业链的稳定性。但是二季度我国经济可能会面临外部环境新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影响,随着全球供给能力快速回升,国际市场对我国工业产品的强劲外需可能在未来一个时期内被部分替代;人民币升值、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也会对我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三)我省经济将保持稳定恢复态势

展望二季度,虽然我省经济稳定增长面临诸多困难,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还没有完成,新兴产业培育还处在加速起步阶段,但是全省经济发展仍具有较强的韧性和比较优势。一是面临重大战略和政策机遇。“十四五”开局之年,我省将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机遇,以及一揽子精准滴灌政策举措蕴藏着重大政策红利,如“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7.8%”“在西部脱贫县中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县”“碳达峰、碳中和”等都有大量的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将为我省聚力推动创新甘肃建设新突破、产业竞争力提升新突破、基础支撑强化新突破、绿色发展崛起新突破、城乡融合发展新突破、深化改革开放新突破、民生品质改善新突破等“七个新突破”提供强大的发展动能。二是通道优势将进一步显现。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加快构建,我省的区位、通道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将有利于我省更好利用自身优势、享受倾斜政策、承接产业转移、增加有效投资、厚植发展势能,加大与中东部省份的互补性合作,做实“东”“西”文章,畅通国内大循环。三是传统优势产业将迎来新的契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程的加快,我国将加快促进产业转移和重点产业布局调整,东部沿海地区将寻求新的产业发展空间,这将为我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传统优势产业提供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有利于我省充分发挥能源资源优势,加强与东部产业园区的联动发展,不断培育壮大一批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有效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四是新业态新经济将得到快速发展。我省具有丰富的土地、光热、矿产、文化、旅游等资源,在寒旱农业的技术水平、人力资源、国际合作交流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综合优势,在路衍经济、康养产业和数字经济培育上具有区位、资源和错位发展的优势,在积极承接中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上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综合分析,初步预计上半年全省经济增速在8.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4%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16%左右,进出口总值达到200亿元左右。

四、主要对策建议

(一)大抓项目促投资

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把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作为促投资稳增长的“强引擎”“硬支撑”。一是加快省列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形成有效投资。坚持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推进208个省列重大项目建设,按照投资项目分类,实行精准科学调度。对已开工的项目,加快建设进度,有效规避我省部分地区高寒和雨季影响,保障用工需求,抢抓最佳施工期。对未开工的项目,加快破解影响项目建设的难题,如土地指标、征地拆迁、配套建设、环境保护等,确保计划投资最大化转化为实际有效投资。推动陇电入鲁、红沙梁等重点煤矿、平庆铁路、临夏机场等重大项目获批实施。二是强化招商引资项目落实落地,尽快形成意向投资。认真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实施“千亿产业”“百亿园区”“招大引强”“产业转移”四大突破行动,突出“十四五”产业布局和投资引领,推行项目要素供给新模式,落实招商引资激励政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发挥全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作用,推动招商项目尽快转化为意向投资项目。组织谋划长三角、珠三角招商考察活动,精心筹备第27届兰洽会,争取在项目质量、数量、结构上有新提升。三是有效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拓宽长期稳定投资。严格执行省上制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切实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措施,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结合全省营商环境提质提标和综合评价,营造民营经济优越的发展环境,尽快补齐全省发展面临的短板弱项,有效解决全省经济结构面临的产业、产品、所有制结构不尽合理的现实矛盾。严格落实民间投资项目各项补助和税费减免政策,禁止排斥、限制或歧视民间资本的行为。鼓励并支持民间资本采取混合所有制、设立基金、组建联合体等多种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民生保障等领域。

(二)加大力度强工业

依托我省能源资源优势,抢抓国内产业布局调整机遇,集聚发展各级各类工业园区,推动实施产业兴省、工业强省战略。一是聚焦重点企业确保规上工业提速增产。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确保工业生产稳定运行。聚焦有色、化工、钢铁、医药等支柱行业和重点调度企业,开展全要素、全链条保障服务。二是加快推进优势产业“三化”改造。实施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催生一批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数字经济新业态,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优势产业竞争力,提振工业经济增长新动力三是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以补链延链强链为导向,围绕特色农产品、数字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文旅康养、路衍经济等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着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四是集约集聚发展各级各类工业园区。配套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提升产业园区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园区集约集聚功能。重点引导兰州新区和全省各级各类开发区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着力打造百亿级产业园区。

(三)多措并举扩消费

充分挖掘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消费能力,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一是加快优化促进消费政策。积极出台建材、家电等消费促进政策,推动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家具家电更新等消费,适当延长疫情防控期间出台的促进消费政策期限,持续稳定扩大消费。组织企业参加首届消博会、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和第三届“双品网购节”等线上线下展会活动,扩大特色产品销售规模。二是紧盯消费旺季、消费热点。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挖掘消费市场潜力,重点推动汽车、家电、餐饮、旅游、健身等大宗消费、重点消费扩面增量。充分利用好周末、“五一”“端午”等小长假,出台适当减免门票等优惠政策,吸引旅客外出旅行,增加旅游消费。组织举办“旅游文化节”“消费扶贫”“电信日”等系列专场活动,大力推动品牌农产品、民俗文化、特色美食、旅游产品等优质的乡村资源与城市对接,促进扶贫消费。充分发挥特色街区、旅游景点、直播带货、夜经济等消费热点,促进特色产品消费。三是积极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养老托幼、健康养生、社区服务、咨询服务等新消费业态,深入发展数字文旅,有序发展数字教育,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鼓励发展消费新模式。布局建设智慧街区、超市、餐厅、驿站、书店、加油站,扩大消费网点,拓展无接触式消费。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加快乡村振兴作为促消费的重要抓手,加快实现农村人口市民化步伐,进一步挖掘乡村消费的空间和潜力四是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适度降低企业、个人税费负担,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与就业、创业体系促进更多劳动者进入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着力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持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对中低收入家庭或困难人群实施专项转移支付,并鼓励企业吸纳社会就业困难人员,保障困难群体就业和收入。

(四)抢抓机遇增外贸

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最大机遇,用足用活对外开放平台,加大外贸出口力度,进一步提升向西、向南开放水平,加快扩大外贸进出口规模。一是充分发挥对外开放平台作用。依托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航空口岸、铁路口岸和武威物流保税中心等对外开放平台,以及兰州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跨境电商(网购保税)监管中心、跨境直邮监管中心、进境粮食指定查验场地和武威进境木材指定监管场地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地等口岸,紧盯粮油、肉类、电子产品、服饰、木材加工、中欧班列和跨境电商等重点产业板块,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面向中西亚和欧洲开展国际贸易,打造全省跨境电商新载体,建立外向型经济发展新高度。持续办好“兰洽会”“文博会”“药博会”等重大国际国内节会。二是稳定提升“一带一路”沿线贸易规模。总结推广海外仓建设和租赁经验,鼓励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贸易合作、自建海外仓、搭建特色商品展示展销中心等,重点提高自主品牌产品、“甘味”农产品和民族特需产品的出口比重。稳定运营中欧、中亚、南亚、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班列,加快推进兰州、酒泉国家物流枢纽和兰州、天水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扩大出口规模,努力实现“一带一路”沿线贸易顺差。三是促进与东南亚国家的开放合作。结合我省资源禀赋,准确研判东南亚市场需求,注重差异化和多元化发展,积极引进和承接一批出口导向性企业,提升我省产品出口东南亚市场水平。四是利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借助RCEP是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优势,我省提前谋划抢抓其在关税减让、开放市场准入、取消贸易壁垒、简化海关通关程序等方面的便利政策机遇,提升出口能力,优化进口结构,扩大外贸规模。

(五)创新机制优环境

不断强化“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理念,全面提升服务企业的精准性、时效性,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探索组建新的投融资平台和新的融资运营模式,建立健全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投资机制及面向中小企业融资的配套服务体系,建立科学高效的举债偿还机制,防范并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充分发挥“甘肃信易贷”平台和政银企对接交流机制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招商引资项目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直接融资。二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开展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质提标年活动,结合数字政府建设,推进“不来即享”政策提质扩面,推行政务数据和高频电子证照共享应用,推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功能,推行一体化通关和“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通关模式。加快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行项目代办服务。三是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推动省内上市公司、债券发行人提高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的信息披露质量,充分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等权益。强化诉调对接、立案登记、诉讼风险提示、诉讼材料接转、诉讼费用缴纳、财产保全、案件流程查询、信访接待等服务。四是强化营商环境监督。创新和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提高政府服务效能。推动健全执法机制,健全简便易行的监管规则和标准体系及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体系。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对营商环境全方位监督。

作者:陈世星、张帆、马红祥、杨永、靳娟、梁文霞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