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2021年上半年甘肃省经济形势分析及三季度预测
  • 时间:2021-08-24
  • 点击:6399
  • 来源:甘肃省经济研究院(甘肃省信息中心)

2021年7月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省经济动能不断接力,经济运行呈现固稳拓新、提质增效、趋势向好的局面初步预测,前三季度全省经济增速9%左右,两年平均增长6.8%左右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主要特征

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748.2亿元同比增长10.5%两年平均增长5.9%,比一季度加快1.3个百分点。供给侧延续优化升级态势,三次产业持续稳定恢复,农业、工业生产形势良好,服务业复苏活力稳步提升。需求侧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三大需求持续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快,消费市场稳定恢复,进出口再上新台阶。

(一)政策体系优化健全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下大气力优化政务服务,激发市场活力,改善发展环境,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拓展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加快推进“产业兴省、工业强省”决策部署,有效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大力推动营商环境提质提标。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省委省政府密集出台加强土地要素保障、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加强人才引进、推进项目建设等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对营商环境进行系统性构造、立体化布局、纵深化推进,市场活力不断释放上半年全省新设立市场主体13.76万户,日均新设立企业226户,比去年同期增加15户。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投资项目审批和管理改革工作的意见》《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行)》等5个实施方案,打出了优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1+5”组合拳。推进“标准地”改革试点,推动项目“拿地即开工”。构建数字政府体系,全面推行“不见面审批”“不来即享”“一网通办”,擦亮“甘快办”招牌,以政务效率提升换取发展效率提高。省税务局、省工商局联合制定《2021年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春雨润苗”行动方案》更好服务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实力。二是加快培育壮大县域经济。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考核办法(试行)》,明确县域经济发展目标和方向,大力培植优势主导产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绿色转型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加快推进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创新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机制。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建设协同推进机制的意见,创新提出了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和选取、领导干部包抓推进、要素协调保障、部门协同服务、主体责任落实、督查考核、建设保障等七大机制,确保重大项目有人抓、问题有人管、工作有人促。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树立“大干大支持、多干多支持、不干不支持”的鲜明导向,从资金、土地、数据、市政配套、人才、重大协调服务等要素,优先支持前期有准备、进度有保障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四是布局实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成立以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为组长的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对全省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建立链主链长制度,工业领域先后制定了“1+N+X”政策体系、专项行动工作推进机制、产业链链长制度实施方案等配套系列政策文件,并将“链长制”向特色优势产业拓展。出台了《关于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链的意见》,加快完善绿色生态产业体系,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推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五是创新金融政策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联合省工信厅等九部门出台《关于促进甘肃省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意见》,从15个方面推进全省供应链金融创新规范发展,支持我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关于金融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将普惠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乡村产业振兴和重点帮扶县每年将投放300亿元,对制造业部分重点行业建立企业“白名单”等重大举措,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促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工业生产稳定增长

上半年,全省工业生产持续呈稳定扩张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两年平均增长7.9%,比一季度加快2.8个百分点。从三大门类分析,低基数叠加经济恢复,采矿业同比增长7.4%,制造业增长11.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6%。重点制造业增势强劲。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7.4%、36.6%19%装备制造业增势明显,增长15.1%。工业新动能加快增长。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分别同比增长23.2%35.7%。规模以上工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7.2%,增速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5.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新能源利用率96.6%,比去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截止6月底风电装机1443.19万千瓦同比增长9.98%光伏发电装机993.84万千瓦同比增长7.19%。工业企业效益持续改善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八成以上的大类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近六成行业两位数以上增长工业产销两旺,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到99.9%,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38.8亿元,同比增长2.5倍,两年平均增长68.6%。上半年,省属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72.8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61.75%,增长46.01%,比2019年同期增长50.37%,两年平均增长22.62%,实现利润总额108.56亿元、净利润83.58亿元,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92.89%和104.92%,经营效益实现了历史最好水平。

 

1  月度累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三)农业生产稳中向好

上半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63.5亿元,同比增长11.1%两年平均增长8%,比一季度提高2.9个百分点。预计夏粮总产量328.8万吨,增长2.4%。一是优势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省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432.1万亩和445.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6%和8.1%。猪牛羊禽肉产量68.3万吨,同比增长26.7%,生猪、牛、羊、家禽存栏分别同比增长29.3%、3.2%、16%和12.8%,出栏分别增长30.4%、5.1%、29.1%和115.7%,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增长12%。二是农业生产体系不断健全。5月10日,全省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10万亩,新建瓜州、玉门、临泽、高台、景泰等5个高标准农田试点县区,建设10万亩盐碱地治理示范区;推进榆中、永昌、靖远、安定、会宁、麦积6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试点。三是“甘味”农产品品牌持续巩固。10个区域公用品牌、150个企业商标品牌拟纳入《“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积极与中粮集团对接,促进“甘味”农特产品推介和销售。累计创建48个国家、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829个,发布农业地方标准1380余项。四是农产品物流体系健全提升。组建全省农产品流通企业联盟,参加南京、广州、天津、山东等东西部产销对接活动。加强冷链物流建设,聚焦“牛羊菜果薯药”特色产业和“甘味”品牌,实施冷链仓储改造提升工程,建设苹果、高原夏菜产地预冷集配中心,牛羊肉冷链物流配送和肉品分割配送中心。支持建设20个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14个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项目、8个农贸市场项目。完成73个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实施。

(四)第三产业加速增长

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2797.3亿元,同比增长10.7%两年平均增长5.7%,比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一是交通物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稳定增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4%,全省铁路货运量3202.2万吨,同比增长11.1%,公路货运量31872.9万吨,增长19.2%。铁路客运量2485.4万人次,增长51.5%,公路客运量6087.6万人次,下降32.6%。二是文化旅游业强劲恢复。1-5月,全省接待游客1.02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82.2亿元,分别增长130.7%、128.2%,已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86.4%和82.6%。“五一”假期,全省共接待游客1690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104.5亿元,分别增长59.4%、59.7%,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2.4%和95%,各地开展文化活动659场次,《又见敦煌》《丝路花雨》《天水千古秀》《回道张掖》等旅游演艺持续火热。端午假期,全省共接待游客965.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6.1亿元,分别增长36.4%和38%,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71%和72.2%。三是物流业持续高景气6月份甘肃省物流业景气指数(LPI)为56.72%,比上月回升2.58个百分点,业务总量、新订单(客户需求)、设备利用率、物流服务价格、主营业务利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从业人员等分项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快递业景气指数上甚至73%,上半年全省快递业务量增长43.1%。

(五)固定资产投资好于预期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2%,居全国第7位。两年平均增长10.9%,比一季度提高2.1个百分点一是重大项目建设进展良好。1-6月,208个省列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76.74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231.46亿元,增幅35.87%,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46.67%,较去年同期提高10.41个百分点。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机场工程、S25静宁至天水高速公路庄浪至天水段工程、兰张三四线、兰州奥体中心、甘肃省妇女儿童医疗综合体等重大项目进展稳中加快,全省亿元及以上项目同比增加140个,完成投资占全部项目投资的76.6%,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二是三大领域投资增势良好。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7.9%,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8.9%制造业投资持续改善,同比增长9.4%三是产业投资稳定回升。投资增速从高到低依次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分别增长30.3%、15.8%、13%,其中工业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同比增长31.7%。四是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民间投资持续好转,同比增长18.6%,两年平均增长13.9%。短板领域投资快速增长,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24.2%,快于投资增速6个百分点。上半年共实施新建、续建省外招商引资项目1403个,到位资金同比增长45.95%,两年平均增长25.51%。

2  月度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六)消费市场持续回暖

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全省消费市场呈现出购销两旺的态势,消费增长保持扩张势头,消费市场潜力进一步释放。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0.9亿元,同比增长24.8%居全国第12位;年平均增长7.2%,已经恢复到2018年的同期水平。一是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销售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23类商品中有22类商品零售额实现正增长14类同比增速超过20%。从两年平均增速看17类商品零售额正增长汽车、建筑装潢材料等10类商品零售额增速超过10%餐饮收入223.4亿元,增长38%,两年平均增长5.3%。城乡消费较快增长。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657.2亿元,同比增长24.2%,两年平均增长7.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73.7亿元,增长27.6%,两年平均增长8.5%。是节日消费活力旺盛。全省商务系统已开展各类促销活动197场,省级开展了首届消博会、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对接等促销活动12场引导各类商会、协会、企业自主开展促销活动500多场参与活动的规模以上企业超3000户。“五一”黄金周,我省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6.07%重点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增长81.57%,家居类商品销售增长30%以上,共开展促销活动300多场次参与商家2000多家,各大商超推出最大优惠力度,特别是受婚庆、换季等消费需求拉动,黄金饰品、服装鞋帽类等成为今年五一”假期的消费热点,销售额同比增长27.5%。四是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壮大。各类网上经营主体达到21.96万家,实现网络零售额183.08亿元,同比增长11.22%,实现农产品销售额92.92亿元,同比增长20.75%,直接带动农民人均增收约210元。全力推动电商同城配送体系建设,成功举办“2021全国网上年货节暨甘肃省省级电商同城配送平台”线上启动仪式。着力推广“中央厨房+N”经营模式,支持17个符合标准“中央厨房”建设项目,鼓励“互联网+中央厨房+食材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冷热链配送+超市+居民小区+居民户”的中央厨房新业态发展。

 

3  月度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七)外贸进出口保持高速增长

上半年,全省外贸进出口255亿元,同比增长48.6%,排名全国第7位进出口总额和增速均达五年新高。出口41.2亿元同比增长3%,实现2019年7月之后首次正增长;进口213.8亿元,同比增长62.5%。一是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增长势头良好。大贸易伙伴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台湾地区和欧盟进出口分别51亿元23.9亿元20.6亿元20亿元16.8亿元分别增长67.4%、330%、17.7%、130%和65.1%。二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持续增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18.7亿元同比增长51%占甘肃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46.5%高于全国16.9个百分点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贸易伙伴进出口45.2亿元增长46.4%。铜矿砂、镍矿砂、锌矿砂等资源型产品进口至大幅增长,机电产品、集成电路进口值分别增长1.1倍。三是一般贸易进出口大幅增长,贸易方式结构持续优化。全省一般贸易进出口172.3亿元同比增长51.3%,占外贸进出口总值的67.6%,比去年同期提升1.1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57.7亿元增长16.4%外贸进出口总值的22.6%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23.8亿元同比增长2.3倍。四是民营企业成为出口“主力军”,国有企业主导进口。省民营企业进出口88.6亿元增长43.2%占外贸进出口总值的34.7%。其中出口34.8亿元占出口总值近九成。国有企业进出口164亿元增长51.4%,占外贸进出口总值的64.3%。其中进口158.3亿元,占甘肃省进口总值超七成。五是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进出口保持倍增态势。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进出口37.8亿元,同比增长3.9倍。

4  近年月度累计外贸进出口及增速

(八)物价呈分化上涨态势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和工业生产者价格总体呈上涨趋势。一是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7%涨幅较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主要由食品烟酒和交通通信服务价格上涨引起,分别上涨1.2%、2.2%。食品中猪肉价格下降16.4%,有效拉低消费价格指数。二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继续涨势迅猛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持续上涨11.3%,购进价格上涨11.8%,涨幅较1-5月扩大1.3个百分点。6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9.4%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8.6%环比上涨0.5%。

(九)财政金融稳健运行

一是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上半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2.8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税收收入增长19.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66.4亿元,增长3.6%。是贷款平稳增长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3527亿元,同比增长7.67%,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0.48个百分点新增贷款1367亿元同比多增195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1787亿元,同比增长11.94%企业经常性贷款周转逐步缓解。是存款增速持续放缓。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429亿元,同比增长4.77%,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2.46个百分点上半年新增存款1436亿元,同比少增203亿元。企业存款余额5244亿元,同比下降4.92%住户存款余额13139亿元,同比增长9.84%,财政性和机关团体存款余额3595亿元,上半年新增存款288亿元,同比少增31亿元

(十)就业和收入稳定增长

一是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9.7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61.42%。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19.6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3.9%,创劳务收入增长13.1%。二是民生支出保障有力。财政11类民生支出同比增长2.7%,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2%。住房保障、卫生健康、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支出较快增长。三是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全省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49元,同比增长10.2%,两年平均增长7.5%,比一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2%和13.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比上年同期缩小0.16。

二、面临的挑战和制约因素

虽然全省经济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但仍然存在不稳定不确定风险和制约因素。一是实体经济面临“新三难”订单减、回款难、资金紧。兰州石化上半年预计完成原油加工量451万吨,同比减少2.3万吨,工业总产值减少1亿元左右,下拉全省工业增长0.05个百分点左右。中小企业融资难依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安全生产还需高度警惕,庆阳石化、兰州生物因安全生产检修等因素,存在减产问题。二是固定资产投资不均衡、效率偏低。各市州工业投资呈现不均衡恢复,定西市、陇南市工业投资分别增长132.9%、113.0%,临夏州、平凉市、甘南州工业投资分别下降-41.9%、-34.5%、-14.5%。部分在建项目进展缓慢,年度计划投资未达到上半年预期目标,通渭至定西、定西至临洮、陇西至漳县等3个公路项目因资本金未按合同约定出资到位,影响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列入省政府10件民生实事之一的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项目,县区自筹资金困难,导致建设进度缓慢。固定资产投资回报率偏低影响投资积极性,我省近几年投资回报率仅为5%三是消费需求动力不足。受国内局部地区散发性疫情影响,接触性消费潜力尚未完全释放。全省汽车、石油等大宗商品消费增速回落,新型消费对拉动内需的支撑作用不强。我省居民收入较低,房贷、教育、医疗等刚性支出压力较大影响居民消费意愿。我省生活用品加价率高、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小、城镇化率低等影响边际消费倾向。电商消费、虹吸效应、大规模城乡富余劳动力省外就业等导致消费外流,制约消费持续回升。受疫情零星出现导致部分主要客源地旅游活动暂停,从而影响了省外游客入甘,而省内市场因长线游减少、短线游周边游增多,过夜游消费降低,旅游业带动消费尚未完全恢复四是贸易逆差高位运行上半年进出口结构为83.8:16.2,出口规模小进口贸易额高增长主要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起,进口规模并未有明显提升。各类园区外向型经济水平低,对全省外贸发展的引领示范作用不强。五是营商环境还需持续优化。我省放管服”助力企业发展力度还需加大,不同程度存在重“放”轻“服”现象,行政许可便利化、便民化水平还需提升,企业、群众的获得感还不强,营商环境与发达省份相比、距投资者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市场环境和法律政策环境在全国排名靠后,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大产业的难度较大。六是客运量持续走低上半年,全省客运量8573万人次,仅恢复至2019年2180.17万人次的39.3%,其中公路客运量比2020年下降32.6%。

三、三季度经济形势研判

(一)全球经济恢复有所好转

三季度全球经济将延续不平衡复苏进程,但复苏的不平衡将逐步缓解,经济增长预期会更加稳定。一是世界经济加快复苏。随着多国广泛接种新冠疫苗,世界经济修复速度将加快,全球的生产继续快速上行。IMF在4月23日对全球经济进行预测,提高全球经济增速0.5个百分点至6%。世行6月期《全球经济展望》估计,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达到5.6%左右。二是全球金融风险普遍缓解。发达经济体大概率通胀预期和明确的疫苗注册计划加快其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美国经济通胀水平快速走高,美联储逐步进入货币紧缩阶段,部分新兴市场的货币政策已经转向,各国央行收缩货币供给将有效缓解全球市场风险。三是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缓解。新冠疫情期间,全球需求恢复的速度快于生产,尤其是欧美国家对消费者的援助使得消费快速实现正增长,而原材料生产国的生产恢复速度相对迟缓,随着全球疫情防控持续好转,原材料生产国的生产速度将逐步恢复,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开始加速,世界各国消费逐渐恢复正常,全球生产和需求逐渐走向再平衡。四是全球性风险依然复杂严峻。全球疫情不确定行犹存、大国博弈持续加剧,或延缓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全球流动性退潮,新兴经济体面临金融脆弱性、深陷疫情和资本流出等多重风险。随着美国疫情逐步控制,经济逐步复苏,内部矛盾短暂缓解,未来可能会重启世界贸易摩擦。原材料成本上涨引发工业企业的行业分化加剧,影响全球工业部门复苏的平衡和可持续性。

(二)全国经济加快完成常态化进程

上半年,国内疫情局部反复,党中央、国务院扎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和稳定经济增长,疫苗接种加快,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内需总体保持复苏,出口超预期高增长,经济继续保持稳定恢复态势。展望三季度,一是国内经济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常规性扩张政策效应的延后显性化、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布局和项目落地、全球疫情及经济形势逐渐明朗,中国宏观经济有望加快完成常态化进程。消费、投资等增长延续改善趋势,两年平均增速将继续回升,内需支撑作用将进一步提高。外需增速放缓,随着全球疫情的缓解,其他国家工业生产景气度持续升高,我国生产出口等优势逐渐减弱,生产增速逐步回归平稳,两年平均增速将低于上半年,“一升一降”将决定下半年我国国经济增长总体走势。二是世界银行上调对我国的预测经济增长率。世界银行6月期《中国经济简报》预测今年我国经济增长将达8.5%,较3月发布的报告上调了0.4个百分点。联合国贸发会发布最新《2021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降了35%但亚洲成为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区域,中国逆势增长6%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愿意来中国投资兴业,我国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三是货币政策更加强调稳定性、有效性。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础上,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有效性,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一方面,降准将进一步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巩固经济恢复成果,体现了对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健发展的政策延续性。另一方面,适时降准对流动性总量影响有限,体现“货币政策稳定性、有效性”,定向降准引导商业银行以更优惠的利率向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四是财政政策更加倾向常态化。财政政策将继续强调精准有效,推进落实“十四五”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更加重视发挥财政资金惠企利民作用,集中财力支持创业创新。三季度,外部环境变化依然是影响中国经济的最大变数,全球疫情防控不同步、经济复苏不平衡、政经博弈加剧、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预期升温等都加大了外部不确定性。

(三)我省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展望2021年三季度,我省将继续深化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精准发力,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和消费基础性作用。一是消费潜力和信心将不断提升。从两年平均增速分析,我省消费恢复速度快,连续三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速高于2019年,基本和2018年保持一致增速。部分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期限延长至今年底,未来就业、收入有望随着经济恢复继续改善,增强消费者信心,夯实消费基础。疫苗接种范围进一步扩大,为我省线下消费和服务消费充分复苏创造有利条件。上半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促消费、稳物价政策的效果将持续显现,有利于消费扩大。兰洽会以及一系列产销对接活动的有序开展,将多渠道宣传展示我省农特产品,扩大“甘味”农产品销售规模。二是投资低基数效应减弱,增长韧性足后劲强。随着5G、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项目建设的加快推进,促进我省制造业投资增长。省委省政府《关于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建设协同推进机制的意见》《甘肃省重大项目前期费管理办法》等政策举措将进一步发挥重大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三季度项目施工全面进入黄金期,一批新招商引资项目有望落地实施,将加快形成新的投资规模。今年地方债发行进度整体后移,随着下半年地方债发行提速,对基建投资的资金支持作用将增强。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民间投资将持续增长。三是规上工业生产稳定向好,企业利润持续增长。原材料价格涨价,带动我省酒钢集团、白银公司、金川公司等企业利润大幅提升,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上游企业扩能受限,上游产品同时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供给无法正常调整影响,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难以顺利向消费端传导,尽管国务院为对冲下游企业成本增加压力,提出“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但产业链上游产品短期维持“供不应求”状态,下半年我省重点企业利润和销售收入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四是服务业恢复将更加充分更加平衡。从先行指标用电量分析,第三产业只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下降10.7%,其他服务业用电量全部实现正增长,交通运输、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服务行业加快增长,服务业各行业增长分化将逐步收敛。旅游季到来和“一会一节”召开,加快文化旅游业持续恢复,住宿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有望在三季度恢复到疫情前增长水平。

综合分析,初步预计前三季度全省经济增速在9%左右,两年平均增长6.8%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6%左右,外贸进出口达到330亿

四、主要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再推动取消一批行政许可等事项。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全面清理违规制定的负面清单,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坚持平等交往、坚持一视同仁、坚持守信践诺、坚持有呼必应、坚持秉公用权、坚持依法办事,构建市场化、法制化高水平营商环境。二是优化要素供给环境。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跟着企业走,加强对资源要素的统筹整合。完善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网络布局,打造系统化、协同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加大清理闲置土地和盘活存量土地。落实好省上出台的财税支持、金融服务、人才培育等助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三是全面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质提标年工作方案》。按照方案考核机制,严格落实对市州“转变政府职能”、对部门“‘放管服’改革任务完成情况”等考核评价,有序推进年度考核工作内容。四是打造开发区一流营商环境新高地。推动国家级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放管服”改革方面走在前列。在各类开发区实施“区域评估”,对环评、能评、水保、稳评等具有公共属性的评审事项,实现集中评价成果共享共用。在兰州新区等重点区域实施“标准地”出让试点。在各类园区推广和深化实施政务大厅一站式服务,实现“最多跑一趟、办事不出园”目标。打造开发区、园区政务超市,由第三方服务机构入驻,开展各类金融、咨询、人才等服务。

(二)积极推进产业链“链长制”

一是建立链长制工作推进机制。实行省委书记和省长任总链长,省四大班子省级领导任链长、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市州主要领导任执行链长,产业链龙头企业担任产业链链主企业,围绕优势产业集群延链补链强链,培植新动能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每条产业链采取“一链五图”模式,围绕产业链逐一配套绘制企业产品图、谋划项目图、招商企业图、园区承载图、要素政策服务图等产业链图谱,加快引进一批龙头项目、高端项目和特色项目,推动重点产业进一步强链补链、集聚发展。三是建立“链长制”服务保障机制。针对不同产业链的特点实施“一链一策”,为产业链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着力解决土地、能源、人才、融资等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三)切实抓好碳达峰、碳中和带来的政策机遇

一是统筹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立足甘肃省情和发展阶段特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需要、减排成本、减排影响等多目标条件,合理测算和确定主要领域、重点行业的碳达峰目标和优先顺序,分类制定能源化工、有色冶金、钢铁水泥等重点产业的碳达峰时间路线图、施工方法图。二是突出构建绿色多元新能源供需体系。绿色能源是我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最有利支撑,充分挖掘清洁能源开发潜力,持续提升风光电装机容量,增加光伏、光热、风电、储能等绿色能源供给。提高绿色新能源调配和利用水平,对接发达省份“双碳行动”方案,开拓更多省外新能源电力需求市场。最大限度发挥省内消纳能力,加快布局一批储能、电解制氢等产业,加快推进“零碳”产业园和示范城市建设。三是拓展延伸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减污降碳、植绿增绿,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协同治理。客观科学测算环境保护的机会成本,积极争取中央对生态保护专项转移支付,为长期持续拓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资金保障。

(四)不断夯实“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

一是着力提高投资效率。落实好我省《关于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建设协同推进机制的意见》,建立健全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和选取机制,储备一批投资回报率较高的好项目、大项目,从源头优化项目投资结构。建立健全重大项目领导干部包抓推进机制、要素协调保障机制、部门协调服务机制、主体责任落实机制,抢抓最佳施工期,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缩短项目建设工期,确保在建项目早日投入使用,提高投资效率。对重大项目优先配置土地资源、优先保障建设资金、优先保障节能减排指标、优先保障人才需求,实行“四优先”,降低项目建设成本,吸引省外资金入甘投资,发挥好已到位资金的使用效率。全面启动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落实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二是加快传统消费与新型消费创新融合打造全国一流的消费环境,持续推进“放心消费在陇原”示范创建活动。营造诚信销售网络,提升“甘味”特色产品销量,努力让消费者明白消费、快乐消费。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着力优化提升旅游消费环境,保证城乡消费者安全消费。研究出台促进服务消费的新举措,开展重点促销活动,打造消费新亮点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落实好部分减负稳岗扩就业延长至年底政策。围绕县域和城市商业体系建设,激发农村消费活力,扩大城市消费规模。降低我省日用消费品加价率,适当扩大日用消费品进口量,扩大进口免税范围,优化商品种类。三是继续扩大进出口总量。持续提升工业品、服务贸易、特色农产品等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优势,形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稳定市场。推进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加快天水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进度,鼓励传统外贸企业、跨境电商和物流企业等参与海外仓建设,培育一批优秀海外仓企业。提升中欧班列运营效率,适当扩大日用品进口规模,稳定扩大铜精矿、镍精矿、锌精矿、铁矿石等资源性产品进口,保障全省全国原材料供应链安全稳定。

(五)预防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经济的冲击

一是及时发放种粮补贴。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今年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明显上涨,当前正值夏收夏种关键时期,抓紧发放种粮补贴,增加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坚决执行好国务院保供稳价部署要求。密切跟踪企业原材料、产成品等产业链环节库存水平,及时消除囤积居奇行为,加强供需调节,降低实体企业采购成本。全力配合国家组织投放铜、铝、锌储备工作。三是增加境外资源能源供给。优化海外能源矿产资源进口布局,加强与资源国的交流与合作,支持企业签订原材料与能源长期供应协议,保障省内供应链稳定。四是提前预防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影响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大宗商品涨价已达到峰值,呈现分化态势,黑色价格回落,有色受新能源需求支撑,能源化工类价格仍保有韧性。在原料涨价期间,我省传统特色优势产业短期面临原材料涨价和长期“双碳行动”约束,扩能生产受限,下游需求不减,企业利润大幅提升。全球疫情持续好转,原料供给或将大幅提升,应提前预防大宗商品价格剧烈下跌造成的产业链风险。

(六)统筹做好省外输转就业与省内稳定就业

一是强化就地就近就业。正确面对全省人口减少和人才流失的客观现实,针对性出台吸引人才留甘入甘政策。科学推进省外输转就业,创造更多省内优质就业岗位,提升省内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规模,通过推动大项目建设,支持中小微企业蓬勃发展等吸引更多劳动力入甘就业。二是破解技能人才供需矛盾。加快落实教育部、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打造“技能甘肃”的意见》和人社部《关于全面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 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三是着力集聚高层次创新和高质量管理人才。实施更加开放、更加灵活、更加特殊的人才政策,吸引各类人才扎根我省发展。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赋予用人单位和创新主体更大的自主权,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健全激励干部勇于担当作为的容错纠错机制,坚持用事业引才留人,搭建优越的干事创业平台,有效激发干事创业激情。

 

 

 

课题组:陈世星、张帆、马红祥、鲍瑜、何丽、王芳源、王惇、宋健兴、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