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酒泉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 时间:2009-05-05
  • 点击:1227
  • 来源:
    21世纪,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重要的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稳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启动,第三步战略部署的实施,将成为“十五”及后10年发展的显明特征。制定21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和2015年长期规划,对全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

  “九五”以来,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短缺经济基本结束,买方市场初步形成,经济发展由供给导向和资源约束为主转向需求导向和市场约束为主,由数量扩张型增长方式转向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受多种因素作用,经济增长难度和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已经形成,市场化取向的改革进入了解决深层次矛盾和全面完善的攻坚阶段,但全区经济整体竞争力和产业适应能力在大市场格局中明显被动。

    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实施,给本区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将为全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改善、优势产业培育和特色经济发展、城市化和信息化的推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家开发和建设的重点与我区产业发展重点相吻合,与全省确定的酒嘉玉产业区、敦煌旅游经济区发展规划相一致;国家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财税优惠政策、投融资倾斜政策、利用外资政策及东西部对口支援等政策措施,对我区跳跃式、超常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

    经济全球化日益增强,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中国即将加入WTO,经济与国际惯例接轨,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增大,市场竞争更加公平,将对本区企业和产品进入世界市场带来商机,但也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国内双重竞争压力。

    以城市化进程为中心的城乡结构转换,以非公有制经济成长为主要特征的所有制结构调整,以优势产业培育和特色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产业结构调整,以活力释放为重点的中小企业发展的优势逐渐明朗化,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热点领域,也将会带动投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

    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并存,是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本区地处新亚欧大陆桥和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具有承东启西,北拓南展的区位优势,成为西部资源大转换、生产要素大重组、商品大流通的集中地区。境内分布的中央、省属大型企业和单位,人才、技术相对充裕,企地联合、双带整推的空间潜力较大。疏勒河流域综合开发,敦煌机场扩建,西气东输工程启动,312国道、兰新铁路复线的高速化建设,必将对酒泉区域经济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水土、矿产、旅游三大资源得天独厚,显示出较大的发展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建设,全区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三次产业已具备了比较好的发展实力和发展基础,基础设施和基本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交通、电力等“瓶颈”制约基本消除,投资环境优于以往任何时期。

  二、“十五”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

  (一)“九五”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

    ——国民经济全方位发展,经济结构在调整中进一步优化。“九五”时期,地委、行署带领全区各族人民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奋力进取,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有了很大发展,社会生产力、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0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达到72亿元,“九五”时期平均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平均增长9.4%,第二产业平均增长6%,第三产业平均增长17.6%,三次产业的比重由1995年的26:49:25调整到25:40:35,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7857元,年均增长9%。
    ——农业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农村经济在提高产业化水平中稳步发展。“九五”期间,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启动实施了“再造工程”,继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发新型高效农业,保持了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00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21.8亿元,“九五”时期年均增长4.7%。制种、草业、高效日光温室、肉牛肉羊四大支柱产业初具规模;节水、农业综合开发、生态保护、小城镇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宽裕型小康示范六大工程进展顺利;粮、棉、蔬菜大宗农产品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中调整种植结构,产品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商品率达到80%以上。农业基础设施继续改善,“九五”时期,全区共改造中低产田40万亩,先后新建扩建改造了鸳鸯池、党河、赤峡等4座水库和鸳鸯、党河、双塔三大灌区,增加有效库容4493万立方米,建成引水总干渠42公里,改建衬砌干支渠706公里;农业机械总动力达99.81万千瓦;全区92%的农田实现了林网化,荒漠化防治、绿色通道等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乡镇企业巩固提高,开发加工能力显著增强,2000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43.64亿元,5年平均增长20%。
  ——工业经济难中求进,机制创新效果明显。“九五”时期,全区工业生产在比较困难的发展环境中,加大改革力度,完善产权制度,加快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成本,拓宽销售渠道,克服了需求不足,产品滞销,价格持续走低的不利因素,使生产保持了平稳增长。企业改制基本完成,机制效应逐渐释放。2000年,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81.3亿元,5年平均增长7.9%,其中地县属工业总产值达到31.34亿元,5年平均增长5.4%。所有制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股份制和其他类型工业比重迅速上升,分别达到26.4%和34.7%,国有和集体工业比重下降,分别为6.4%和30.4%。建材、化工、轻纺、食品、有色金属等支柱产业生产能力达到相当规模,其中制糖、纸、轧花、成品油生产能力在全省占有较大份额,石棉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接近全国的一半。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投资规模继续扩大。“九五时期,顺应国家连续3年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机遇,全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迅速扩大。200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1.7亿元,5年平均增长43.5%,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基本建设投资达到12.03亿元,平均增长81.5%,更新改造投资达到7.9亿元,平均增长65%。新增原煤生产能力159万吨/年,金选矿产3000吨/年,光纤通讯光缆88公里,粮食库容1亿斤,天然气储气能力0.72万立方米/日,自采水供水能力25万吨/日,发电装机容量12万千瓦,城市道路扩建面积40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42万平方米。
    ——交通运输快速发展,邮电通信日新月异。“九五”时期,随着国家快速通道战略的实施,完成了312、313国道改造升级和兰新铁路复线建设,与境内敦煌机场、嘉峪关机场、鼎新机场和下河清机场相补充,基本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综合运输网。基本实现了乡乡通公路、95%的行政村通班车。至2000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507公里,客运量完成1317万人次,货运量完成1062万吨。

    邮电通讯事业突飞猛进。已建成包括4条光缆,1条数字微波线路,程控交换、无线寻呼、移动通信等覆盖全区城乡的电信网络;通达世界各地的阳关经济信息网;业务种类齐全,网点密布各乡镇的邮政网。全区邮路和农村投递线路总长度达到3406公里,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9万门,固定装机10万户,市话普及率达到24.7部/每百人,邮电业务总量达到2.59亿元,“九五”平均增长43%。
    ——商贸旅游日趋繁荣,对外开放成效显著。消费品市场渐趋活跃,呈现出稳中有增的态势。200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7.7亿元,5年平均增长9.8%。
    旅游业得到全面发展,旅游基础条件明显改善,2000年,旅游接待人数达到60万人次,比1995年增加25.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2亿元,5年平均增长21%。
    对外贸易形势好转,招商引资成果斐然。2000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297.5万美元,利用外资总额达到5969万美元,5年平均增长42%。
    ——财政金融运行有序,保险业务迅速扩大。“九五”时期,受部分工商企业效益下滑,农产品价格下降的影响,全区财政收入增幅缓慢,但整体财经秩序平稳运行。2000年,全区财政收入预计达到4.73亿元,5年平均增长4.36%;财政支出预计达到6.94亿元,5年平均增长5.56%;全辖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预计达到118.5亿元,5年平均增长18.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0.7亿元,比1995年增加47亿元,5年平均增长19%;各项贷款余额达到60.5亿元,比1995年增加30.3亿元,5年平均增长14.9%。保险业务量迅速扩大,2000年,财寿险保费收入达到1.87亿元,5年平均增长30%。
    ——城乡人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5年的2009元增加到2000年的3316元,5年平均增长10.5%,1997年农村整体实现小康目标;城市职工平均工资由6115元增加到9320元,5年平均增长8.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625元提高到5430元,5年平均增长15.6%;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1.4平方米,住房成套率达到70%;城乡人均储蓄存款由1995年的3922元提高到2000年的8820元,5年平均增长17.7%;多层次的养老、失业、医疗体系初步建立,社会覆盖面迅速扩大。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到2000年,全区各类技术人员达到1.85万人,科技管理、推广、研究机构发展到411个,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08项;拥有各类大中专院校10所,中学83所,小学541所,幼儿园279所,中小学教育实现了“九配套”,城乡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日趋活跃、丰富、多样,拥有广播电台4座,电视台2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37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81.26%,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88.42%;卫生机构总数达到326个,其中医院93所,每千人口病床床位数达到3.83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达到489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5年控制在10‰以下;“三废”排放量控制在省下达计划之内。各项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了坚实的基础。

    (二)“九五”经济运行中的基本经验

  回顾和总结“九五”时期实现经济稳定发展的历程,有以下几条经验值得重视和借鉴:


  一是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理清发展思路,确定阶段性发展目标,是指导“九五”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方法。“九五”时期,始终突出经济建设中心,强化“先干起来”的意识,正确处理短期增长与长期发展的关系。城市经济平稳运行,工商企业脱困和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农村实现小康工程后,1998年适时提出了“再造酒泉”战略,将规划目标分解到年度工作任务中去,狠抓落实到具体工作单位,用统一的目标凝聚力量,鼓舞干劲,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保证了“九五”计划按期完成或提前完成。

    二是不断完善政府宏观管理职能,努力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保障。“九五”时期,全区率先放开粮食种植计划,确立了新型的政企关系,创造了政策环境、法制环境、生产经营环境,特别是应对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建设项目布局,克服了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使有限的建设资金得到有效合理使用。在生态环境治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势产业培育和特色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三是坚持以项目为支撑,攻特色,创名牌,寻找和培育新型产业,是增强发展后劲,支持全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九五”时期,面向市场、认识自己、研究区情,明确产业优势,树立新、特、精品名牌。在特色产业发展上巩固传统名特产品;重点培育旅游业、对外制种、草业、啤酒原料、肉牛肉羊、反季节蔬菜、钒业、记忆合金等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

四是在坚持规划先行的基础上,努力改善城镇基础条件,引导二、三产业向城镇集中,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是提高国民经济集约程度,加快推进城镇化的有效途径。“九五”后期,基于对城市化战略的认识,在全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小城镇建设上,迈出了较大步伐。作为二、三产业发展载体的区域中心城市功能日趋齐备,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酒泉新城区建设正式启动,敦煌国际旅游城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玉门镇、总寨镇等一批农村小城镇发展依托农产品基地、依托交通干线、依托人口密集区,超前发展,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分步实施,建设进程加快。

    五是坚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大对外宣传和招商引资力度,千方百计扩大开放,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九五”时期,地委、行署正确判断形势,适时作出了《关于加快对外开放的决定》,全区对外开放意识逐步增强,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的领域不断拓宽,主动加强同东南沿海地区和国内科研院所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调整完善利用内外资的政策措施,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了酒泉经济在全省全国的依存度和综合竞争力。

    六是坚持不懈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提高全区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在“九五”时期,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扩大民主,加强依法行政,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制意识和法律意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基层民主制度。为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第一,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乏力,市场主体尚未完全形成,市场体系不完善,就业压力加大。

    第二,经济总量规模小,城市化发展水平低,利用两大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弱。社会投融资机制不健全,资本市场尚处于发育阶段,筹资渠道不广,支持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投入严重不足。

    第三,产业结构刚性强,结构调整难度大,由于价格、生产水平、科技含量、运距等因素影响,参与大市场竞争的优势弱化。

    第四,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体制尚不完善,公有制经济比重高且缺乏活力,非公有经济比重太小,要素市场发育缓慢,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第五,资源、环境、生态压力加大,开发建设的难度和成本增加。

    第六,科技与经济发展的结合度弱,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机制效应尚未充分发挥。

    三、“十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增加投入、快速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经济为主线,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扩大开放为动力,加快实施“三优一特两突破”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社会生产力、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跨上一个新台阶。

    (二)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现代化建设统揽全局的原则。今后15年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酒泉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发展战略中要充分体现率先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率先实现改革和发展目标,率先完成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优化升级,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

    第二,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根据全国全省生产力布局要求,结合东中部和周边地区企业结构调整状况,准确定位,选择、确定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大力培育特色经济。

    第三,坚持突出结构调整的原则。针对全区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矛盾,必须积极主动地对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地域布局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进行全面调整,拓宽增长空间,提高质量和效益。

    第四,坚持速度、效益并重原则。“十五”及后十年,全区经济发展在注重经济增长质量的基础上,争取较快的发展速度,为改革开放和社会稳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提高全区国民经济整体竞争能力。

    第五,坚持突出重点原则。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区域和区域中心城市作为突破口,重点投入,带动经济发展。

    第六,坚持基础先行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今后一段时期,优先发展城市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奋斗目标

    全区“十五”及后十年,总体要遵循两高两同步一低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即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高于全省发展水平,财政收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与经济增长同步,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省水平。预期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年72亿元的基础上,2005年达到116亿元,年均增长10%。 
    ——财政收入。在2000年4.73亿元的基础上,2005年达到6亿元,年均增长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高于全省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率按45%考虑,5年累计力争达到200亿元。
    ——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严格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
    ——人民生活。到2005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300元,年均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年均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程度达到70%。
    ——科技、教育。到2005年,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扩大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生态、环保。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趋势得到基本遏制,重点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工业“三废”得到有效治理,荒漠化程度有所减缓。
    ——城市化进程。到2005年,区域中心城市基本形成,城市化水平达到50%。
  

    到2015年远景目标是: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1.8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2.25万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14:40:46,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有显著成效,城市化水平提高到60%左右,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提高到8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0000元和12000元,社会保障程度达到90%,人人享有较高水平的卫生保健和社会保障,城乡居民生活基本达到富裕;科学技术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基本普及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入学率有较大提高;荒漠化治理初见成效,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3%以上。

(四)重点任务

  “十五”是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以特色经济为核心,以高投入为保证,以超常规发展为目标,以产业成长为中心,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全面推进市场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

    继续推进各项改革。企业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的基础上,优化企业股本结构,规范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年薪制、配股制、期权制、法人代表持大股等多种方式,突出企业经营机制创新;农村要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积极发展转包、有偿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培育发展面向农村市场的农业经营实体和市场主体,充实加强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等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放宽户籍政策和经营条件,引导农民向农村小城镇和城市转移;以计划、金融、财税、投资体制改革为重点,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建立起一个新型的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快分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推行福利制度货币化,积极探索和推广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现形式;建立健全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程度。

    加快以城建、水利、交通、能源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中心城市功能,优化布局,完善体系,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围绕引水、蓄水、输水、节水等环节,建成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增强调蓄能力,全面提高农业水利保障水平。立足大交通、网络化,统筹规划,集中抓好主干线、主通道建设。加强引导和扶持,加快与国际国内互联、覆盖全区的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的信息网络,逐步形成以公用网为主干的区域性信息高速公路。积极开发水能、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按照比较优势原则,着力培育特色经济。大力发展效益农业,提高农业投入产出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以强化特色为核心,以区内优势资源为基础,积极调整产业、产品结构,通过特色和优势产业、产品群体的培育,形成市场化、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要把第三产业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适度超前,促进其跳跃式发展。要创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大力提高其经济总量和效益水平。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治理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以治理荒漠、防风固沙为重点,根据地域生态特征,按沿山干旱区、中部风沙区、荒漠草原区三大区域因地制宜,分别治理。沿山干旱区重点搞好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还草,发展林牧业;中部风沙区重点建设防风固沙林带、农田林网、绿色通道、速生用材林基地,通过合理开发,恢复和扩大绿洲面积;荒漠草原区重点突出“三化”草场治理,绿色屏障工程建设。

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地区经济整体实力。进一步改善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条件,积极发展教育、卫生事业,鼓励少数民族计划生育,提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加强牧区天然草地改良和人工草场、饲草基地建设,建立名特畜产品生产基地;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体制,积极兴办民族特色工业;开发利用自然旅游资源,适度开展狩猎、生态、民族风情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业。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促进社会文明,提高国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坚持依法治区,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持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四、产业发展重点和措施

  (一)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农业和农村经济要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在稳步发展基础农业,大力发展创新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科技兴农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 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突出“三个优化”,实现“四大转变”

    一是优化种植结构。到2005年,基本建立起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在提高种植业效益的同时,牵动养殖、加工、流通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

    二是优化区域结构。重点建设以金塔、安西和敦煌为主的优质棉主产区;以酒泉、玉门、敦煌三县市城郊和国道沿线为主的蔬菜主产区,以金塔、安西西半片和敦煌为主的优质瓜类生产区;以酒泉、金塔、玉门为主的对外制种区和以中低产田及新垦荒地开发利用为主的优质牧草主产区;以肃北、阿克塞县为主的畜牧业生产区。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培植区域比较优势。

    三是优化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优质专用玉米、油葵、彩色棉花、无公害绿色蔬菜、特种蔬菜等名优产品和洋葱、孜然、大麦、啤酒花、中药材等地方土特产品,促进产业上档升级。
    结构调整以品种为基础,以品质为关键,以品牌为手段,以效益为目的。力争到2005年实现农业生产的四大转变。种植业由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乃至多元结构转变;养殖业由料食畜为主向草食畜、特种畜禽养殖转变;林果业由普通水果为主向优质水果、干杂果的生产加工转变;整个农业结构由数量型调整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形成新的优势产业和产品。

    2. 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十五”期间,要继续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作为加速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力争到2005年全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77万亩。对全区水利建设进行系统规划,合理布局,围绕引水、蓄水、输水、节水等环节,建成一批水利骨干工程,增强调蓄能力,提高农业水利保障水平。重点抓好解放村水库、双塔水库、赤金峡水库的除险加固和鸳鸯灌区、党河灌区、双塔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及全区人畜饮水工程,完成“引党济红”工程,加快酒泉市洪水河水库和洪水河灌区的前期工作和建设步伐。加快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建设利用日本协力基金贷款的30万亩节水工程项目和敦煌、安西、酒泉节水灌溉示范项目,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力争到2005年,全区五个农业县市低压管灌、滴灌、喷灌、渗灌面积达到60万亩以上。通过实施节水工程扩大有效灌溉面积13万亩,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3.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十五”期间,全区新兴产业的发展要以高效日光温室产业、制种产业、肉牛肉羊产业、草产业为重点,按照发挥优势、优化结构、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龙头、带基地、促发展,实行农、科、工、贸联合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高效日光温室产业。以酒泉、玉门、敦煌、安西四县市的15个乡镇为重点,采取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连片开发、规模经营、专业化生产的办法,建设高效节能日光温室5万亩。

    制种产业。以酒泉、玉门、金塔、安西四县市为重点,继续发展玉米、小麦等粮食类制种,大力发展蔬菜、瓜类、花卉制种,进一步拓宽对外合作制种领域,继续扩大代理出口和国内销售,力争到2005年,制种基地达到30万亩。

  草产业。以玉门、酒泉、金塔、安西四县市为中心,以种植优质紫花苜蓿为主,开发治理荒地资源和三类田退耕还草,用5年时间,使全区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

  肉牛肉羊产业。充分利用我区土地资源广阔和饲料草充足的条件,引进优良肉牛肉羊品种,建立饲养基地和加工龙头企业。到“十五”末,肉牛、肉羊饲养量分别达到30万头和200万只。

  加快优质特色农产品的基地建设。大力培育50万亩高蛋白小麦、60万亩优质棉花、10万亩优质林果、10万亩葡萄、10万亩瓜州蜜瓜和克克齐甜瓜、10万亩甘草、5万亩孜然、10万亩啤酒花、30万亩优质牧草和30万亩啤酒大麦等十大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4. 注重质量效益,坚持发展提高,促进乡镇企业加快发展

  “十五”期间,乡镇企业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优化结构,强化管理,促进乡镇企业再上新台阶。到2005年力争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83亿元,5年平均增长14%。

  一是围绕农村支柱产业建设,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规范和新建一批规模大、辐射广、科技含量高、产品档次高、产业牵动力大,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二是加快技术引进、技术开发和创新步伐,努力开发新品,创建名牌。“十五”期间,每年要有20%的企业进行综合性技改,力争5年内完成全部企业的改造提高。

    三是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加快乡镇企业小区建设步伐。要集中布局、连片发展,实现乡镇企业小区与小城镇和工业小区建设的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四是把项目建设作为乡镇企业发展的支撑点,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升级换代,培育新的增长点,争取全区乡镇企业每年投入资金2亿元以上,5年增加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以上。

  (二)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积极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

    坚持市场、资源、技术三大生产要素相统一的原则,创新发展机制,完善政策导向,突出地方特色,经过五年的努力,使地方工业实现总量扩张、增税增收的“123”奋斗目标。建立起盈利水平高、竞争力强、管理水平好、发展潜力大的产业群体,形成市场化、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工业经济新格局。

    1. 工业经济发展目标

    ——努力实现“123”的奋斗目标。即培育10个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利润超500万元的企业集团;20个年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利润超300万元的工业“小巨人”;30个竞争力较强的拳头产品。
  ——努力实现工业总量扩张目标。“十五”期间全区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4.45%,到2005年总量比2000年翻1.25番。
    ——努力实现工业增税目标。全区工业企业上缴税金由2000年的1.25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51亿元,年均递增18.8%,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由28.8%提高到50.6%。

     2.开发建设好“三个工业小区”

    一是酒泉轻工食品生物化工工业小区。在现有制糖、酒精、啤酒、甘草酸、乳酸和在建的玉米淀粉乳、肉牛养殖加工等项目基础上,地市共同新建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力强的加工项目。建设年产1000吨L-乳酸填平补齐配套玉米淀粉生产线、扩建酒泉市祁雪制品有限公司年产3600吨乳制品生产线等。二是建设玉门电力、冶金工业小区。依托昌马总干梯级电站,采用资产重组等方式,集中全区硅铁生产装置,建成年产2万吨的硅铁生产线。三是建好柳园矿产品加工贸易工业小区。以花牛山、辉铜山集团,敦煌方山口磷矾矿和阿克塞石棉集团等为依托,将柳园建设成面向国内外市场的矿产品加工贸易中心。

    3. 深化工业企业改革,分类搞活现有企业

    继续深化企业改革,是“十五”期间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是对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坚持能大则大,能靠则靠,协作配套,联手发展的原则,借用外力,扩大容量,形成产业发展优势;二是对债务负担较重但产品尚有市场的企业,采取向国有大中型企业“送”、“靠”、“挂”等办法,争取债转股,减轻企业债务负担;三是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资不抵债的企业,在核清资产、明确产权、安置好职工的前提下,运用兼并、破产、拍卖的方式实施产权转换,实现资产重组;四是对缺乏流动资金的企业,实行转让、租赁经营;五是对同一类型企业在全区范围内实行横向虚拟联合,实行小小联合,以大带小,以强带弱,发展集约化经营和集团化经营;六是对资源枯竭的企业,要转产一批,淘汰一批;七是对企业闲置资产,采取无偿转送、转产提高、租赁拍卖等形式,分类指导,盘活存量资产。

    4.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

    一是对工业企业实行改组、改造。地县属国有中小企业和国家控股、参股企业,国有资本应逐步退出。有条件上市的企业,要争取尽快上市发行股票,其国有资本可在上市后股票流动中逐步退出。目前,加快运作安西花牛山集团公司和酒泉种业集团公司上市发行股票;国有股份额较大的,通过对经营者配股、职工参股买断和社会法人收购等形式退出;数额较小的可通过法人代表持大股、职工出资一次性买断等办法退出。通过对结构的调整,突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努力使非公有制经济逐步成为全区工业经济的主要成份。

    二是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对石棉、有色金属冶炼、种子机械、建材、造纸、酿酒、食品加工、棉纺、家俱制造、饲料加工等优势较强的产业产品,以采用先进技术实现技术创新,改造提高产品竞争能力。

    三是重点开发生物化工、绿色食品、医药、新兴材料和新能源。充分利用玉米深加工开发淀粉乳等后续系列产品;发展脱水蔬菜、南瓜粉、天然饮料等绿色食品;积极开发水能、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秸秆煤气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利用锁阳、苁蓉等中医药资源加快开发医药保健产品;突出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旅游商品。

  5. 强化建筑市场管理,积极发展建筑业

    继续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筑企业经营机制和行业管理体制,坚持以高质量和高效益为中心,积极推进管理体制和增长方式的转变;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大力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把建筑业培育成为机制灵活、竞争力强、效益显著的生力军,进一步完善招投标制度,推行工程总承包,实行建筑监理制,强化建筑队伍技术培训,推进建筑工业化和专业化生产,组建几个经济实力强,技术力量雄厚、管理水平高的工程承包公司或企业集团,提高整体素质,把建筑业发展成为富有活力、素质较高的支柱产业。“十五”期间,建筑施工产值年递增20%以上,工程优良率达到90%,努力多创省优工程,每年争创3~4项部优工程和1~2项国优工程。

  (三)优先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升级

  1. 交通通信

    交通要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快铁路、机场建设,形成全区综合运输体系。公路建设主要是国道主干线、省区干线、口岸通道、边防道路,扩大公路的通达深度,实现乡乡通公路,行政村通车率达到100%。建设的重点是“一纵六横”公路网,即:沿312国道这条纵线,使酒泉—卫星发射中心、312国道—玉门市、312国道—四零四矿区、312国道—安西、312国道—敦煌、敦煌—肃北六条公路得到全面改造,形成重要路段高等化,区际公路二级以上,地县公路三级以上,乡镇公路四级以上;铁路建设主要是跨省区通道干线和区域开放性铁路,“十五”期间重点争取建设柳园至敦煌铁路;机场建设在抓好敦煌机场改造扩建的同时,争取扩大鼎新、酒泉下河清军用机场联航运输业务。

    通讯主要以公用通信网数字化为重点,加快省区光缆建设,加速专用网、数据网和通讯网(三网合一),尽快建立现代、高效、覆盖面广的通信信息网络;加强通信干线和支线建设,扩大通信容量,提高通信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快农村电话普及,尽快达到电话村村通目标。力争“十五”末邮政电信业务总收入达到3亿元以上。

  2. 市场体系建设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类商品市场,大力培育生产力要素市场,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发展的重点是:一是拓展农副产品市场,集中力量建好粮油、棉花、蔬菜、矿产品等特色批发市场,合理布局集中交易的零售专业市场和便民商业网点;利用资源优势,开辟外销农产品市场。二是扩大日用工业品市场,以现有的酒泉彩虹桥批发市场、解放桥批发市场、昌兴电子市场等为龙头和纽带,加快建立综合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日用工业品销售网络。三是强化生产资料市场,要进一步落实生产资料流通政策,规范市场形式,确保生产资料市场规范有序发展。四是积极引导建筑建材市场向外扩张发展,发挥区域优势,利用现有建材市场,培育成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区域性市场。五是大力发展生产力要素市场,把要素市场作为培育市场体系的重点,加快建设一批高层次、大容量、具有区域性优势的生产力要素市场,促进技术、资金、劳动力、产权、房地产、信息等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十五”末,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亿元,年均增长10%。

  3. 金融保险业

  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机构的组织管理制度和资金管理制度。在明确职能分工、增强宏观调控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调整信贷结构,优化增量,盘活存量,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逐步健全信誉评估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证券市场,资金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加快组建城乡合作银行,重点抓好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的配套完善工作,增强融资能力,解决好个体、私营企业的信贷机制问题。进一步规范和发展保险中介市场,拓展保险业务领域,扩大承保面,提高理赔质量。

  4. 外经外贸

  以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为目标,利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契机,抓住国家引导外商向中西部地区投资的机遇,充分发挥本区优势,不断改善投资环境,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商来我区投资,扩大外资规模,提高利用水平。进一步加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的力度,带动我区企业发展。鼓励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优化产品结构,疏通信息渠道,努力开拓市场,扩大出口份额,力争“十五”末,全区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2300万美元,年均增长11%;实际利用外资总额12000万美元,年均增长15%,其中:借用外国贷款余额10000万美元,外商直接投资2000万美元。

    5、信息服务业

    信息产业发展要立足科技、人才力量,建立联结地区部门和县市、市场和企业的高层信息网络,大力发展专业技术信息服务,形成为宏观决策服务的预测分析体系,满足政府转换职能,企业开拓市场的需要。房地产业要继续以住房分配制度改革为先导,大力推进住房商品化,加快开放和规范 产市场步伐,健全房地产开发经营体系和物业管理体系。社区服务业以社会化、产业化为发展方向,积极开拓家庭服务领域,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同时,要加快发展资产评估、业务代理和广告、法律、会计咨询等中介服务业。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全区生态环境治理,要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治理荒漠、防风固沙为重点,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分步实施的原则,治理与保护结合,建设与管理并重,经过5~10年的建设,使全区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新增种草植树面积50万亩,累计达到100万亩,新增封沙育林育草面积300万亩,累计达到1000万亩,新增治理沙化面积100万亩,累计达到165万亩,68个风沙口基本得到治理,全区森林面积达到74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6%。

  “十五”及后10年在生态环境建设上,重点组织实施5大工程:

  1. 退耕还林还草养畜工程

  对酒泉、玉门、安西等县市沿山15个乡镇不能保证灌溉的耕地,在抓好试点的基础上,有计划地退耕还草,发展畜牧业。到2005年退耕还林还草面积达到50万亩。

  2. 风沙口治理工程

  重点抓好绿洲边缘地带68个风沙口治理,采取营造防风阻沙林带、固沙片林、封沙育草等多种治理办法,控制沙化扩大趋势。新建防风阻沙林带700公里,固沙片林10万亩,发展优质水果30万亩,人工甘草10万亩,速生丰产林20 万亩。

  3. 封滩育林育草工程

  以金塔沙枣园子,玉门干海子,安西桥子、踏实、西湖,敦煌北湖、南湖等区域为重点,扩大天然植被封护面积和自然保护区范围,新增封滩育林育草面积600万亩,累计封育面积达到1000万亩。

    4. 中部农业生态保护工程

  重点抓好绿色屏障、绿色通道和优质种苗基地建设。在五个农业县市改造和新建高标准、高效能农田林网20万亩,使95%以上的农田实现林网化。以国道312、313线为轴线,完成人工造林554公里117万亩,封沙育林育草60万亩。以国有林场、苗圃为依托,在全区建设7万亩种苗基地,为全区大规模实施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优质林草种苗。

    5. 草原“三化”治理工程

  以肃北、阿克塞两个牧业县为重点,采取围栏育草、人工种草等措施,综合治理“三化”草场,有效保护、科学利用,不断提高再生能力。“十五”及到2010年,治理“三化”草场800万亩,其中围栏草场500万亩,新增人工草场面积10万亩。有效控制草场鼠害,初步恢复草原生 态。

    (五)立足品牌优势,突出发展旅游业

  “十五”期间,要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以“丝绸之路”为轴线,联接敦煌国际旅游城和酒泉航天城,以点连线,以线扩面,突出文物古迹、民族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兼顾自然风景资源、特种资源的开发;要重点抓好“2123”工程,既打好敦煌牌和航天牌,开发敦煌—酒泉—航天城旅游经济带,建成酒泉和敦煌两大旅游中心城市,完善扩大敦煌(包括肃北县、阿克塞县、安西县)、酒泉(包括玉门市)、航天城(包括金塔县)三大旅游区域。围绕旅游业“六大要素”,发展旅游生产力。一是多渠道筹措资金,重点建设敦煌莫高窟基础设施、敦煌雅丹地貌、敦煌伊塘湖温泉度假村、敦煌月牙泉水位综合治理、安西榆林窟景区配套设施、安西锁阳城景区、酒泉地区晋唐艺术博物院、玉门火烧沟原始部落村、航天城各参观点配套设施等一批旅游骨干项目,改善旅游业发展的物质条件;二是加快敦煌国际航空口岸建设和旅游景点之间的快速通道建设,积极发展旅游专列及旅游包机业务,改善旅游交通条件;三是改善设施条件,提高接待能力,重点要扩大总量、调整结构、配套完善、合理布局,强化管理,综合服务,不断提高接待水平。旅游服务要向集团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十五”期间,全区旅游涉外饭店达到44家,标准床位7000张以上;四是实施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商品产销政策,通过政府扶持,促使各行业开发旅游商品,研制开发一大批突出地方性、民族性、文化性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土特商品;五是旅游娱乐要突出地域特色,开发一批健康性、娱乐性、趣味性、参与性较强的娱乐项目,围绕景点着重发展探险、狩猎、登山、漂流、滑翔等专项活动,突出建设旅游中心城市的旅游文化娱乐场所,加快敦煌旅游经济特区建设。六是统一开发坚持市场,整体联动促销,实行区域联合,开拓国内旅游,发展国际旅游,开展出境旅游。与周边及旅游发达地区缔结合作关系,巩固现有市场,拓展欧洲和北美市场,通过科技兴旅,发展旅游系统国际互联网和旅游电子商务。“十五”期间,力争全区接待海内外游客达170万人次,年均递增20%;接待国际旅游人数达10万人次,年均递增8%;完成旅游收入3亿元、年均递增20%;实现利税达1500万元,年均递增8%,旅游业在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8%,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六)加快城市化进程,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围绕“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坚持市场化、网络化、一体化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经营管理水平,切实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积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振兴科技教育,全面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同步发展。

    1. 加强城市体系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坚持城乡一体,共同发展,提高城市的规模效益和产业聚集度,为产业结构的升级和高科技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增强城市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和带动能力,进一步扩大酒泉、敦煌城市规模,增强酒泉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和敦煌旅游城市旅游产业周边带动作用;抓好县城和重点农村集镇的完善配套,扩大小城镇规模,吸引大批农民带资进城,提高非农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力争“十五”期间,城市化水平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全区城市人口达到5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50%。

    2. 大力拓展中心城市容量,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酒泉市以提高城市整体功能为重点,拓展城市容量,建好新城区,改造旧城区,城区面积扩大到30平方公里,力争达到中等城市规模。敦煌市要充分发挥国际旅游城作用,加快旅游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加速培养旅游人才,尽快建成敦煌旅游经济特区。玉门市继续依托石油化工优势,加快基地非石油产业发展,促进城市产业多样化的同时,围绕疏勒河流域综合开发,加快玉门镇经济开发区建设。

    3. 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小城镇经济

  以金塔、安西、肃北、阿克塞四县城和有资源优势的清水、总寨、西峰、玉门镇、柳园等一批沿312国道的区域性重点小集镇作为小城镇体系的优先发展地带,加大投入,强化措施,挖掘优势,联动发展。

  4. 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十五”期间,重点是围绕七县市城区扩容、道路改扩建、供水污水处理、集中供热、城市电网改造等项目建设,加快16个建制镇以及国道两侧村镇建设。城市供水规模由现在的33万吨提高到2005年的65万吨,供水普及率达到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城市人均道路面积由12.27平方米提高到14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7.19平方米提高到11.4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19%,集中供热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大力发展城镇房地产业,到2005年,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4平方米,住房成套率达到80%。

  五、培育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十五”期间,要把发展非公有经济作为“再造酒泉”,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突破口和增长点,在工作部署上升位,在经济结构中升格,在发展目标上升级。着重加快积累,扩大规模,主攻技术创新,确保总量增长,提高经营质量。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在区域布局上,突出城市、集镇和沿路沿线,集中力量办好非公有制经济试验开发区和重点集镇,形成区域优势,发挥带动作用,实行重点支持,促进全面发展。到2005年,私营企业发展到2000户,年均增长35%,个体工商户达到10万户,年均增长15%,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区国民经济总量的份额达到40%,年上缴税金达到2亿元,年均增长25%。

  1.提高认识层次,强化宏观指导

  在产业准入、经济政策等方面为各种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政策环境,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经营领域,使其进入国民经济大部分领域,做到法律上保护,资金上扶持,技术上帮助,管理上指导,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多方位服务。鼓励非公有制企业以参股、控股、联合、兼并、收购等形式参与国有中小企业改革。

    2. 突出发展重点,促进产业升级

  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向劳动密集型产业、新兴第三产业方向发展。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建立信息联系;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实现技术和产品升级。发展的重点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现代物流业、房地产业和居民社区服务业。积极兴办非公有制经济园区,按照“全方位开放、大范围辐射”的构思,建成酒泉市城东、城西沿路非公有制经济开发区、敦煌非公有制经济旅游服务园区等7~10个特色园区。

  3. 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扶持力度

  要采取自筹为主,通过金融信贷、集资入股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资本市场,实行引资奖励政策,大力引进外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建立一系列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保护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机制和政策。

  六、同步发展社会事业

  (一)科技教育事业


    科技方面。一是强化工业技术研究开发和农业技术研究推广,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近期要集中各种技术要素和必要的人力、财力,重点抓好酒泉南郊工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建设,通过示范带动,加快推广应用,培育新型产业,增加产业效益。二是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形成科研、开发、生产紧密结合的机制。重点科技项目要实行科技承包、难题招标,并加强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工作。三是加强与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联系,建立专家咨询系统。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和农业经营组织与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和信息渠道,建设一批高科技、高起点的科技型项目,带动区内优势企业、优势产品的嫁接改造,促进主要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技术开发。四是要通过税收优惠、贴息等多种方式鼓励支持各种社会力量,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方面增加投入。

    教育方面。通过加强基础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建立起各类教育结构合理、协调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教育体系基本框架,优化学校布局、专业结构、教育资源和办学条件,形成良好的教学管理、师资管理、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一是普通教育要巩固“普九”成果,提高“两基”整体水平和质量,确保普九“五率”指标始终保持在国颁标准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80%以上。二是在酒泉教育学院、地直各中专学校现有办学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我区现有的人、财、物等办学条件,建立酒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县市建立完善的职教中心,形成全区职业教育网络体系。三是重视民族教育和移民教育,民族教育要重点巩固“普九”成果,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培训少数民族师资,支持农牧区寄宿制学校的发展;采取有效措施,使移民学生入学率达到“普九”标准以上,小学和初中学生辍学率分别降低到1%到2%。移民脱盲率达到9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降低到5%以下,并使校舍、师资等办学条件接近和达到全区平均水平。

    (二)卫生体育事业

    巩固卫生保健成果,建立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医疗卫生保健网,城乡人民就近获得基本医疗保健服务,96%以上的行政村有卫生所,有掌握适宜技术的专业卫生人员;乡镇卫生院在实现“一无三配套”基础上,全部达到等级卫生院标准。建立和完善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控制主要疾病,提高医疗水平和安全、合理用药水平,提高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益。“十五”末,卫生部门医院床位每千人口达到2.87张,卫生技术人员每千人口达到3.39人。继续开展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七县市全部达到全国或省级卫生城市标准。

    体育事业要以提高全区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为目的,坚持体育社会化、产业化方向,深化体育改革,加快体育产业发展,建立起符合我区实际的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十五”末,全区体育人口达到40万人,占总人口的45%,参加《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的人数达到2.5万人。

  (三)文化广播电视事业

  加快文化、广播、电视事业与经济同步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弘扬主旋律,提高多样化,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突出时代特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积极扶持高品位艺术、民族文化艺术精粹,提高文艺演出、广播电视播出质量,加大文化市场管理和文化宣传服务的力度。“十五”期间,重点建设酒泉地区艺术博物馆工程,酒泉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光纤网系统工程,继续实施“村村通”工程,到2005年,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四)人口控制与计划生育

    继续坚持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不变,既定的人口控制目标不变,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变的“三不变”政策;进一步改革完善管理体制,健全基层工作网络,建立能满足育龄群众不断增长的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和生殖保健需求的服务体系,稳定城市人口的低生育水平,重点做好农村的计划生育和流动人口的管理,提高人口素质。根据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合理发展各类中小城镇,正确引导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小城镇转移,“十五”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下,全区总人口达到100万人;要重视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和服务工作。

    (五)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

    进一步完善劳动就业机制,将现有的部分职业介绍所、人才交流中心转变为综合性、多功能的劳动力市场。大力发展就业培训服务体系。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变动规律,对结构性失业者由政府有计划地组织大规模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新的工作技能。在企业改制、改组过程中可能造成失业的,有关部门要提前发布信息,提前组织计划培训,劳动主管部门根据县市经济发展特点,重点扶持急需的短线专业的转岗培训。尽可能扩大就业渠道,使下岗人员尽快实现就业。2005年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加快推进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初步形成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先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相结合的社会化保障制度。城镇养老保险要进一步扩大覆盖面,逐步提高职工个人交纳基本养老金的比例,推动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鼓励发展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要与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生产自救相结合,建立起全社会统一的失业保险制度,力争到2005年实现全区所有职工都能得到失业保险。结合医疗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和形成个人医疗账户与大病社会统筹相结合的新型医疗保险制度。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要实行政府拨款、企业福利、社会募捐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增加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基金,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重视解决低收入家庭、特困企业职工的生活困难。2005年社会保障程度达到70%。

    (六)精神文明建设

    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大力提高全区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和精神状态提高到新形势和新任务所要求的水平和境界,逐步形成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德规范、价值观念、文化条件和舆论力量。树立社会新风尚,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抓好卫生城、双拥城、文明城建设,开展创建文明县市、文明单位、文明乡镇、文明街道、文明小区、文明家庭活动以及军民共建、警民共建、城乡共建、企业共建等活动。农村要继续以小康文化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以文明村镇为重点,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提高农民思想文化素质。

    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加大立法、司法、执法、普法力度,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提高政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司法、执法能力。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社区管理,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扫除吸毒、卖淫、嫖娼、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

    七、实施“十五”计划及到2015年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牢固树立先干起来的思想,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动员全社会力量,引导各生产要素投入“十五”经济建设;坚持市场法则,遵守经济规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观念,在积极争取国家和各方面支持的同时,把立足点建立在自身努力奋斗的基础之上,增强自我开发和发展的能力。

  (二) 突出制度创新

  在制度创新上,大胆改革一切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织形式。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在探索家庭承包,规模开发上求突破;发展创新农业,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上求突破;深化企业改革,在建立规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上求突破;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在对现有企业进行战略改组上求突破;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所有制结构调整上求突破;不断开拓发展思路,在促进工作作风和指导方式转变上求突破;建立健全激励竞争机制和责任考核机制,在调动广大干部群众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积极性上求突破。为“十五”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动力机制。

  (三)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在对外开放上,坚持“三主攻、两改善”(主攻招商引资,主攻旅游产业,主攻出口创汇,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改善服务质量和政策环境)的对外开放工作思路,通过定期举办招商会,参加经贸洽谈会等形式,广泛招商引资,统筹规划,充分发挥敦煌的旅游龙头作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集中力量抓好制种、脱水蔬菜为主的创汇农业,扩大出口地方工业品;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优化政策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努力为对外开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建立引导和支持经济快速发展的投融资运行机制

  进一步拓宽筹融资渠道,把国家投资与社会融资结合起来,引导和鼓励国内外客商、个体、私营投资主体增加投入;大力培育资本市场,规范股票交易运营机制,大力支持基本具备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培育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以地区为单位,以地县财政资金为主,多方筹措,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保证,协调国有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五)建立以人为本,以党建为核心的人才利用开发机制和组织保障体系

  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各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保证全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要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鼓励区外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参加我区开发建设;建立和完善知识参与分配的制度,允许科技人员用技术入股,参与利益分配,以政府和社会投入为主,形成各层次人才加快培育和成长的良性开发机制。

  (六)突出“十五”计划的主体地位,加强组织实施力度

  “十五”综合发展计划的实施要突出抓好西部开发规划、生态治理规划等专项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与年度发展计划紧密衔接,制定和落实支持“十五”发展的投资、财政、金融、产业、收入分配、消费、人才等政策,保证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到2015年规划的顺利实施。

酒泉地区“十五”计划和到2015年主要指标表

指标名称

单位 1995年实际 2000年完成 “九五”预计速度% 2005年计划

“十五”速度%

2010年规划 2015年规划

2006-2015年速度%

备注
一、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44.17 72 10.3 116 10 170 250 8  
第一产业 亿元 11.46 17.9 9.4 23 5 29 37 5  
第二产业 亿元 21.44 28.6 6 46 10 68 100 8  
第三产业 亿元 11.27 25.5 17.6 47 13 73 113 9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5104 7857 9 11600 8 16200 22500 7  
二、工农业总产值(现价) 亿元 46.53 58.47 4.7 85 7.8 117 165 7  
农业总产值(现价) 亿元 21.8 27.38 4.7 35 5 44 57 5  
工业总产值(现价) 亿元 24.73 31.34 4.9 50 10 73 108 8  
三、乡镇企业产值(当年价) 亿元 27.66 43.6 20 83 14 146 257 12  
四、财政收入 亿元 2.9 4.73 10.2 6 5 9 13 8  
财政支出 亿元 3.51 6.94 14.6 10 8 15 22 8  
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3.56 21.7 43.5 54 20 87 140 10  
其中:基本建设 亿元 0.61 12.4 81.5 31 20 50 80 10  
更新改造 亿元 0.65 7.91 65 16 15 22 31 7  
六、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 万美元 469 1297.5 22.5 2300 11 3620 4900 8  
出口贸易 万美元 469 1297.5 22.5 2100 10 3220 4300 8  
进口贸易 万美元       200   400 600 12  
七、实际利用外资总额 万美元 1031 5969 42 12000 15 25000 30000 9.6  
借用外国贷款余额 万美元 326 5469 75 10000 13 20000 20000 7.2  
外商直接投资额 万美元 705 500 -6.6 2000 32 5000 10000 17  
八、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亿元 17.08 27.28 9.8 44 10 70 112 10  
九、城镇环境状况 吨/人   65   65   60 50    
十、城镇失业、下岗人员比率 %   9   7.5   5 5    
十一、生活状况                    
1、农村贫困人口比例 %                  
2、农民人均纯收入 2009 3316 10.5 5000 9* 6100 10000 7  
3、城镇可支配收入 2625 5430 15.6 7300 6 9300 12000 5  
4、城镇家庭收入差距指数 % 310.9 350   400   500 800    
(1)每户年均收入万元以上(比率) %                  
(2)每户年均收入1万元以上(比率) % 32 70   75   85 95    
5、文化生活 % 7.4 14.5   16   18 20    
十二、教育状况 % 95.8 97.5   98.5   99 99.5    
十三、社会保障程序(城镇) % 43 61   70   80 90    
十四、社会安全 件/万人 10.25 10   10   10 8    
十五、人口                    
1、人口年末达到数 万人 86 91.52   100 1.8 105 111 1  
2、人口自然增长率 % 9.31 9   8   8 8    
3、老龄人口比重 % 4.18 7.2   8   10 13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