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1+7”模式创出脱贫增收新路——玉门市脱贫攻坚典型做法和经验
日期:2019-03-25  来源:

玉门市是全省17个“插花型”贫困县之一,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300户11350人,其中未脱贫16户56人,贫困发生率为0.05%,2018年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823元。近年来,玉门市紧盯脱贫攻坚“两个确保”目标,围绕贫困群众增收这一核心,在联户共建、特色养殖、光伏电站、扶贫车间、股比分红、教育扶贫、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七个方面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玉门特色的脱贫攻坚新路子。

一是实施联户共建,找准共奔小康新路子。针对传统产业收入低、就业渠道窄、基础条件薄弱的实际,玉门市借鉴发达地区戈壁农业成功经验,探索日光温室联建扶贫产业园。按照“合作社+党员+贫困户”的经营模式,2018年新建日光温室扶贫产业园区8个,投资560万元,联建日光温室74座。特别是玉门市柳湖镇吸纳280户有发展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采取3户(或5户)联建的模式,以每户2万元扶持资金入股联建日光温室,实行成本折股量化,收益按占股分红,每年为150户贫困户和巩固提高户分红1600元。常年吸纳210名富余劳动力到日光温室产业园务工,实现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有效解决了贫困户缺资金、无技术、收入低等瓶颈问题。同时将扶贫产业园融入全市8个戈壁产业园区中,共享订单、技术、市场等优势资源,让贫困户充分享受到抱团发展的红利,找到了一条适合贫困户稳定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二是发展特色养殖,培育富民增收新产业。着眼于培育增收产业,增强“造血功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全力推动产业扶贫与“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无缝衔接。2018年投入产业扶持资金2834.6万元,帮助贫困群众落实“户均养羊40只、人均2亩高效田、户均劳务收入过万元”的“421”产业增收计划。特别是玉门市六墩镇探索“芦花鸡”养殖扶贫,以“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农户自愿”的原则,采取“合作社+贫困户+芦花鸡养殖”模式,实行每只鸡苗补一半、鸡笼全额补助优惠政策,因其劳动强度小、投入成本低、见效快,非常适宜弱劳动力或无劳力人群,得到了贫困群众普遍认可,全镇有330多户发展芦花鸡产业,其中建档立卡养殖户200户,户均养鸡50只,养殖芦花鸡近1.5万只,4个月增收2000元以上。同时整合扶贫项目资金,建成芦花鸡育雏场、冷链物流仓储基地,打造线下生产、鲜品储藏、成品包装、线上推广、订单预售的销售模式。完成“祁连牧野”商标注册,依托“互联网+农村电商平台”,年销售芦花鸡5000只以上,实现销售收入50万元。

三是建设光伏电站,探索集体经济新模式。为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除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玉门市在全酒泉市率先探索实施了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将光伏产业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采取“政府引导、农户自愿、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投资1500万元,充分利用村委会、办公楼屋顶架设光伏板,在独山子乡、六墩镇的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建成60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每个村级电站装机容量80千瓦,投资额约60万元),贫困村光伏电站覆盖率达到100%。2018年在非建档立卡贫困村新建村级光伏电站25个,全市累计建成村级光伏电站39个,全面消除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8—9万元,脱贫攻坚期内,资金全部用于贫困户发展,实现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和贫困群众增收“双赢”。

四是搭建扶贫车间,实现就地脱贫新梦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在劳动中提高技能、增加收入,在工作中体现价值、增强自尊,是从思想根源上扶贫。玉门市把“扶贫车间”作为推动贫困劳动力就业脱贫的重要载体,大力实施“扶贫车间”推广专项行动,通过引进、扶持等方式,创建认定祥顺和胡麻油山蘑菇、金鹏园蔬菜、墨鑫养殖等6家信誉好、示范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和合作社作为“扶贫车间”,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累计培训贫困人口774人次,帮助680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107人,人均务工收入均在5000元以上。玉门市昌马镇依托藜麦、小米等高原杂粮产业,整合财政和扶贫资金124.6万元,吸纳94户贫困户入股,建成藜麦加工“扶贫车间”,引导18名贫困劳动力到车间务工,人均务工收入达9000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增收“双赢”的目标。

五是注重股比分红,激发扶贫资金新活力。为使贫困群众享受改革红利,玉门市率先在5个村试点开展“三变”改革,选准人参果、蜜瓜、枸杞、藜麦等产业,探索出“供销社+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三变+”模式。玉门市昌马镇祥顺和专业合作社将财政扶持资金、扶贫资金和农户土地流转入股的耕地,分门别类建立管理台账,签订入股合作协议,发放股权证书。60户农户将1680亩耕地按三类入股到合作社,吸纳农户耕地股权2374股,折合股金47.5万元,每年固定分红53.2万元,户均分红8870元。将30万元财政扶持资金以村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合作社,折合股权150股,村集体每年可获得固定分红2.25万元。将94.6万元扶贫资金折股量化到全镇9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折合股份497.5股,户均分红355元。12户农户以地租转股形式入股合作社5.5万元,折合股份27.5股,年可获得固定分红4125元,切实激发了扶贫资金新活力。

六是实施教育扶贫,为贫困学子点亮希望。为使贫困家庭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玉门市大力实施教育扶贫。落实学前教育免补保教费、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等政策,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全面改薄累计投入资金2.15亿元,实现了城乡学校“校舍新建、校舍维修、班班通、安全饮水”等十个全覆盖。投资2.3亿元用于寄宿制学校建设,筹资1000万元购买标准校车25辆,为640名贫困家庭优秀学生发放助学金、奖学金677.1万元,为3113名大学生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1871.5万元,为农村学校补充招录教师125人、调配教师90人,发放乡村教师岗位津贴和生活补助556.8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无因贫辍学学生。2018年,玉门市学前教育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教育入学率分别达到98.21%、99.45%和96.52%,贫困家庭孩子享有了更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七是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增强“造血功能”。针对贫困群众受教育程度低、自我发展能力弱的实际,去冬今春以来,玉门市实施了“农村强基工程”和“解放思想新作为”大调研大讨论活动。精心举办了农闲充电、精准普法和农业实用技术三个培训班,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采取“夜校集中学、送教上门学、结对包教学、家庭亲子学”等多种培训方式,有效提升了贫困党员群众的整体素质。特别是玉门市独山子、小金湾等少数民族乡贫困群众接受了文化知识再教育,能熟练运用常用汉字,进行电商购物和手机上网浏览新闻。以弘扬“铁人”精神、顾天祥劳模精神和“爱国、实干、协力、赶超”的新时代玉门精神为主线,深入实施“富民铁人先锋”行动和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让贫困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压茬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选拔干部,先后选派6名年轻乡镇干部到浙江宁波、舟山等发达地区挂职,对75个帮扶单位干部进行调整优化,选派20名机关干部到贫困村、移民村、产业重点村担任第一书记,建立人才实训基地5个、人才孵化基地1个,选派110名科技特派员开展脱贫攻坚技术服务,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