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各族人民的英勇斗争
  • 时间:2016-04-18
  • 点击:294
  • 来源:
 

各族人民的英勇斗争
    由于甘肃是一个多民族地区,而历代统治者为维持其统治,对各族人民无不交替实行"怀柔"、"镇压"两种政策和各种权术手段。各族人民(以及民族内部的部落和教派)为了争取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历史上曾经进行过多次的起义、暴动和战争。

    一、东汉羌人起义

    东汉前期,羌人起义连绵不断。到了东汉后期,起义的规模愈来愈大,终于爆发了3次大起义。

    第一次大起义发生在安帝永初元年(公元 107年),起义羌人几万人。东汉政府调遣20多万军队镇压。羌人起义军与以杜琦为首的汉人起义军并肩作战,多次打败政府军。后来,东汉政府利用南匈奴的骑兵参加围剿和高价收买刺客进行破坏,历时5年,将起义镇压了下去。

    第二次大起义,发生在顺帝永和四年(公元 139年)。因东汉政府派"天性虐刻"的来机为并州刺史,刘秉为凉州刺史,激起了羌人又一次大规模的起义。次年,东汉政府发京师及郡兵10万,以马贤为征西将军前往镇压,为起义军消灭,马贤被杀。后来东汉政府又调集重兵,经几年征杀,至冲帝永嘉元年(公元145年),将这次大起义镇压下去。

    第三次大起义发生在桓帝延熹二年(公元 159年)。是年,东汉政府派段为护羌校尉,激起羌人的反抗。起义军合力进攻并州、凉州和三辅,迫使朝廷免去段,改派皇甫规监军。皇甫规对羌人实行"招抚"政策,前后归附的东羌人有20余万。延熹六年又起用段为护羌校尉,又激起羌人群起反抗段领的屠杀掠夺,经过两年征战,终因羌人力量单薄,被政府军残酷镇压下去。

    二、氐人齐万年领导的流民起义

    西晋"八王之乱"后,社会经济凋敝。饥荒迫使数以百万计的农民漂流异乡,其中包括为数众多的内徙少数民族,如氐、羌等。生活无靠和官府的迫害,流民联合起来举族反抗,掀起了各族人民反对西晋统治者的起义斗争。

    西晋元康四年(公元294年),在上党、北地首先爆发了以匈奴人郝散为首的匈奴、氐、羌族农民起义。两年后又爆发了郝散之弟郝度元领导的马兰羌、卢水胡农民起义,杀北地太守张损,败冯诩太守欧阳建和雍州;刺史解系。这时,关西略阳、天水、扶风、始平、武都、阴平的氐、羌族流民也纷起响应。是年(元康六年)八月,氐、羌等族起义队伍推举秦州氐族首领齐万年为帝,建立农民政权,起义队伍很快发展到10余万众。经过多次战争,给西晋统治者以沉重打击,终因粮尽援绝,于元康九年被西晋积弩将军孟观统领的宿卫兵及关中士卒战败,齐万年被俘牺牲。余部在氐人李特率领下,转人益州蜀郡继续进行斗争。

    三、羌人莫折大提领导的农民起义

    北魏末年,鲜卑族统治者的残酷压迫,激起各族人民群起斗争。其中规模最大的是莫折大提领导的农民起义。

    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秦州城兵杜超(一作杜迁),率众杀了秦州刺史李彦,推举素有威望的莫折大提为领袖,举起义旗。莫折大提,羌人,原亦为秦州城兵。他联合各路义军,杀污吏,占城池,先后占据秦州、南秦州(今成县西)和高平镇(今宁夏固原)。莫折大提病逝后,起义军继推其子莫折念生为领袖,又先后攻克汧城(今陕西陇县)、岐州(今陕西凤翔西)、泾州(今泾川县西北),威震关陇。

    后来,由于北魏集中力量进行镇压和义军内讧,使起义军陷人困境,莫折念生战死,余部又在骆超领导下,清除内奸,推举万俟丑奴为领袖,继续坚持斗争,至公元 531年被北魏镇压下去。

    四、甘肃回民的反清斗争

    甘肃的回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为了争取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在元、明、清三朝及民国时期,曾多次发生起义和暴动,而以清代的三次斗争规模最大。

    顺治年间,驻军中的回族军官米刺印、丁国栋不满当朝的民族压迫政策,于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在甘州发动反清,杀巡抚张文衡,拥立原明朝延长王朱识 反清复明。义军连克凉州、兰州、狄道、渭源、河州、洮州、岷州等地,关陇大震,清廷派陕西总督孟乔芳统兵镇压。义军因战线太长,被清军击破。不久米刺印在靖远战败,被俘牺牲。丁国栋率余部继续抵抗,退据肃州,后亦被清军攻破,斗争失败。

    乾隆四十六年(公元 1781年),因清政府推行民族压迫和宗教歧视政策,苏四十三等率众开展反清斗争。起事后,四方响应,撒拉族、回族、东乡族相继加入。义军一举攻克河州,直逼兰州,给清军以沉重打击,一时声势大震。后义军据守华林山失利,清兵火烧华林寺,苏四十三战死,义军亦全部壮烈牺牲。

    同治初年,甘肃回民纷纷揭竿而起,平凉、东乡、宁定、秦安、河州都先后爆发了回民起义,出现了"甘肃回股林立,通省沸腾"的局面,并形成了3个反清斗争的中心,一个是马化龙领导的以金积堡为中心的宁夏和陇东反清根据地。公元 1870年,义军与清军在金积堡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击毙清军将领刘松山,陕甘总督左宗棠因而受到清廷的"严旨斥责"。后义军由于缺乏配合,金积堡失陷,马化龙父子及起义军首领80余人被清廷杀害。第二个是以河州为中心,马占鳌为首领的根据地。公元1871年8月,左宗棠进驻安定(今定西县),进军河州,翌年发生太子寺保卫战,清兵战败溃逃,提督傅先宗被击毙。以后,在清军利诱下,马占鳌易帜降清,变成了清王朝的封疆显贵。第三个中心是以马文禄为领导的肃州根据地。这是甘肃回民义军最后一个根据地。左宗棠镇压了西宁起义军后,公元1873年集中全力进攻河西义军。经过血战,肃州失陷。至此,延续10数年的甘肃回民大起义终归失败。同治年间的回民起义,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同时,因战乱频繁,加之灾荒连年,生产破坏,使甘肃人口剧减,"孑遗仅存,往往百数十里人烟断绝"。

    历史的进程表明,甘肃这块大地哺育了甘肃各族人民;各族人民又相互学习,勤劳奋斗,共同开拓、建设了甘肃。甘肃各族人民从长期的历史经验中认识到,只有互相团结,平等相待,才有各民族的繁荣,社会才得以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