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首页 / 经济动态/ 正文
清水“上卦焊工”一个叫得响的劳务品牌
  • 时间:2021-08-10
  • 点击:1129
  • 来源:兰州晨报

清水“上卦焊工”一个叫得响的劳务品牌

  为提高劳动者高质量就业创业,实现新的劳务经济增长点,清水县白驼镇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结合当地实际,注册“上卦焊工”劳务品牌,经过技术人员“以老带新”和政府“线上线下”组织多轮培训,现已产生品牌聚拢效应且逐步形成规模,在市场站稳了脚跟。目前,全镇1300多名“上卦焊工”在省内外持证上岗,已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金字招牌。

  家门口挣大钱

  早上8时上班,中午12时休息;下午2时上班,晚7时回家。近几个月来,白驼镇白驼村村民张继邦、张建山父子俩和城市“工薪族”一样,早出晚归,活多得有些忙不过来,父子俩被晒得黑黝黝的脸上,眉头越来越舒展了。

  8月9日上午11时许,记者在距离白驼村三四公里外的刘坪村见到父子俩时,张建山正手持电焊枪焊接一个钢架,被电弧吹起的熔渣从高处飞溅开来,在太阳光下刺得人睁不开眼睛。张继邦也在一旁忙碌,汗水浸透了衣衫。

  张继邦和儿子正给刘坪村一村民盖的小仓库焊接钢架,外加往库房顶上搭彩钢瓦,父子俩每天的工钱人均300元。

  父子俩一天合挣600元,这在以前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张继邦说,他和儿子还曾远赴新疆、上海等地打过工,由于没有资格证书,要么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要么只能当做小工用,挣不了多少钱。今年年初,镇上组织技术人员培训电焊工,他们父子俩逮着机会立即报了名,由于以前多少也懂点儿,这次培训让他们彻底掌握了电焊技术,取得了电焊证书。

  “大多数人都到外面挣钱去了,家门口用焊工的地方也很多,自从拿到证到现在,这家请去干几天,那村请去干几天,大小活连着几乎没断过。在当地,焊工一天300元工钱已成‘官价’,请人的与被请的都心知肚明,相互都不用搞价,干完活结工钱就是,省心不少。”张继邦笑着说。

  儿子张建山今年24岁。他说,在家门口就能务工,且挣得自认为也不少,所以就打消了去外面闯荡的念头。他相信,只要手艺过硬,一心一意跟父亲联手,到哪儿都能闯出一片天地来。

  抱团求发展

  白驼镇下辖19个行政村、67个自然村,总户数4382户,其中建档立卡户1503户6881人,除发展核桃、花椒、养殖业等支柱产业外,被群众称之为“铁杆庄稼”的劳务输转,是当地政府稳就业保民生的一把“金钥匙”。

  “镇上人口多,村民要发家致富,劳务输转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创收之路。”白驼镇党委书记李宏斌对记者说。

  以前,白驼镇外出打工的人虽说很多,但一没有自己的劳务品牌,二没有组建务工团队,“散兵游勇”式的务工方式,加上大多务工者没有一技之长,因此只能靠苦力挣点辛苦钱。

  为了改变务工人员依靠自我发展单打独斗的局面,提高务工人员“身价”,镇党委、政府决定适时引导、扶持符合当地实际的务工方式。当得知新疆有家电厂需要大量焊工的消息后,对镇上有意愿学习电焊技术的人员进行培训,之后组团前往新疆务工。

  截至目前,新疆一家电厂共有100多名“上卦焊工”在持证上岗,人均日工资在800元以上。有的还在务工当地买了房,他们大多住在同一个小区,一有活,就一车拉过去,抱团式的发展,最终让“上卦焊工”在新疆声名鹊起,知名度逐渐辐射到乌鲁木齐等周边地区。

  “现在用人单位都注重公司化培训,没接受过培训的人对方不会认可,更谈不上在工资中体现价值。针对务工市场这一现状,我们镇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镇上今年分4个片区又组织培训了327名群众,培训结束考试合格者取得了资格证书和培训证,极大地方便群众务工就业。”李宏斌说。

  打造“金字招牌”

  一个叫得响的劳务品牌,犹如一张就业名片。据了解,白驼镇近几年经过广泛市场调研,多方整理用人单位信息,“沙里淘金”,高质量、高品质迎合市场需求,结合当地群众实际相继创办的“上卦焊工”“钢筋工”“砌筑工”“家政工”等劳务品牌,有效促进了劳动者实现稳定就业。

  邹彦平是今年参加“上卦焊工”技术培训的其中一员。他说:“原来自己会电焊,但是一直没有电焊工证书,通过培训学习,不仅学到了电焊理论知识,还提高了实操技能。都说家有黄金万贯,不如苦学一技傍身,还真是一句大实话,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在外面不但吃得开,挣的钱还比以前多得多。”

  李宏斌告诉记者,经过专业系统的训练,务工人员一旦掌握熟练技能,头顶品牌的光环,身价一准翻番,就业机会也会更多。截至目前,全镇从事“上卦焊工”的务工人员有1300多人,遍布全国各地,以每人年人均创收8万元计算,“上卦焊工”这个劳务品牌产生的强大聚拢效应,创劳务收入近亿元,已成为当地村民致富的金字招牌。

  掌上兰州·兰州晨报首席记者 王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