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首页 / 经济动态/ 正文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喜迎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崇信 推进生态产业发展
  • 时间:2022-05-13
  • 点击:1282
  • 来源:甘肃日报

 

  近年来,崇信县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全县林草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59.88%和36.04%。

崇信县新窑镇后河沟乡村旅游区。

崇信县县城航拍图。 本文图片均由崇信县委宣传部提供

  凤翥山清秀朗润,田地里绿意盎然,汭河水潺潺流淌,山环水绕下,群众生活安宁富足,这便是记者眼前的崇信县。

  党的十八大以来,崇信县奋发作为,攻坚克难,推动生态与工业、农业、文旅产业等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成功创建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省级园林县城。不久前,还入选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的“2021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名单。

  崇信县煤炭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是原国家15个重点矿区和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

  预计到2026年,全县清洁能源装机规模将达到43万千瓦,煤炭产能突破1350万吨

  守住绿水青山 谋划汭河两岸经济带

  漫步在清澈碧绿的汭水河畔,天碧草茵,河水波光粼粼。绿头鸭、鸳鸯、大白鹭、黑鹳等各种水鸟,在水面嬉戏捕鱼,沐浴春光。

  谁能想到,十几年前这里却是生活垃圾随意倾倒,污水超标时有发生,洗砂废水偷排漏排屡禁不止。

  为有效恢复汭河水生态系统,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崇信县委县政府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牢牢扛起河湖管理保护政治责任,着力在转思路、建机制、强基础、抓治理上狠下功夫,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在制定规划、实施项目、发展产业时,充分考虑国土开发保护、空间规划、资源总量和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大力开展生态空间、生态安全、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等创建活动;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落实“河(湖)长制”,编制“一河一策”方案,部署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慎挖山、慎砍树,不占河、不占沟,禁偷排、禁盗采,耕地无撂荒、土地无裸露”专项整治行动和全域无垃圾治理行动;

  ——启动实施智慧水务项目,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推进治理,实施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和城区污水管网改扩建工程,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工矿企业、规模养殖场(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和县域内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实现全覆盖;

  ——创新制定《崇信县“两慎”“两不”“两禁”“两无”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建立“巡河排查+昼巡夜查+突击检查”“河长+巡查员+保洁员”“党建+河湖长制”等工作机制,构建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每天一大早,崇信县锦屏镇枣林村党支部书记、村级河长朱雪峰都会带领工作人员对辖域内的河道沟道逐点巡查,对发现的问题在全村环境卫生整治微信群里及时告知,村环境整治相关人员立即对发现的垃圾进行清除。

  “自2011年起,县里先后投入2.66亿元,实施水环境治理、汭河景观带改造提升、油葫芦咀修复、垃圾污水处理等35项工程。”平凉市生态环境局崇信分局副局长袁建新介绍说,目前已建成河堤52公里、橡胶坝4座、生态溢流堰10座,人工河道湿地135万平方米、景观水域面积75万平方米,栽植水生植物1920亩。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如今的汭河,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地表水连续四年达到国家Ⅲ类水质标准。美丽的汭河犹如一条绿色的绸带缠绕在山川大地,涓涓河水滋润着两岸群众。

  “到2026年,将建成一批生态湿地和绿地游园,形成城沟融合、山水相契、清水涓流的城市景观。”崇信县水务局副局长张荣平说,崇信将凭借“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系生态,构建集商贸服务、运动休闲、生态景观、产业配套为一体的汭河两岸经济带。

  狠抓重点项目 建设清洁能源产业链

  关山之麓,在群山怀抱之中,一座集采煤、掘进、运输、洗选于一体的现代化园林式矿展现在记者面前,一辆辆运煤车在管理员的指挥下有序装车、过磅、开票……现场一片繁忙景象,这就是坐落在崇信县的华亭煤业大柳煤矿有限公司。

  “大柳煤矿井田面积27.89平方公里,地质储量3.25亿吨,可采储量1.82亿吨,年设计生产能力240万吨。”大柳煤矿党委书记郭双虎介绍,公司引进一次采全高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安装完成了甘肃省首套大采高工作面,实现了“一井一区一面”的高效、集约化生产模式。“原煤经过初次筛分、破碎、分级筛、选洗一步步流程后,剔除了其中的矿物杂质,形成了品质良好的精煤。”郭双虎介绍道,“经过选洗的煤炭有效提高了质量和附加值,对于加快煤炭销售,提升产品竞争力,促进清洁燃煤推广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大柳煤矿是崇信县建设清洁能源及煤炭分质转化利用产业链的一个样板。

  崇信县煤炭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是原国家15个重点矿区和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全县煤炭地质储量13.2亿吨,占全省探明储量的24%,共有各类矿井13对,总设计能力1191万吨/年。所出产的煤质多属低灰、低硫、低磷、高热值的不黏煤,是优质的动力和化工用煤,很大一部分都通过运煤专线运送到了崇信电厂。

  为加快清洁能源产业链建设,崇信县结合县情实际,自2021年底开始,大力推行产业链链长制,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链长,分管领导任成员,成立工作专班,组建清洁能源及煤炭分质转化利用产业链,制定实施方案和“一图三单”,谋划产业链项目50项,概算总投资达325.79亿元。

  “清洁能源及煤炭分质转化利用产业链是支撑崇信县财税收入和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崇信县召开的清洁能源及煤炭分质转化利用产业链工作推进会议上,县委副书记、县长杨聪如是说。

  为此,崇信县安排专人对煤电产量按天统计汇总,每周对各煤矿进行运行调度,引导煤电企业签订供煤长期合同,逐月逐矿按计划分解调度电煤保供,全力保障电煤供应。

  同时,成立政策信息、项目推进、企业服务、招商引资4个工作小组,坚持每周调度项目建设进展,推动项目顺利实施。围绕谋划的29项招商引资项目,大力推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制纸、食品加工和煤矸石、粉煤灰资源化利用等项目,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健全下游产业链。此外,加大工业集中区供水、供电、天然气等基础设施配套力度,积极推进“标准地”出让改革试点工作,严格落实财税奖补、用地保障等政策措施,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截至2月底,全县生产原煤111.15万吨、发电8.28亿千瓦时,全产业链总产值完成9.82亿元,增加值完成5.53亿元。

  “今年计划实施产业链项目21项,概算总投资75.2亿元,当年计划投资21.1亿元,目前已开工复工8项,完成投资9260万元。”崇信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局长刘小鹏说,“预计到2026年,全县清洁能源装机规模将达到43万千瓦,煤炭产能突破1350万吨,火电年发电量达到70千瓦时,当年全产业链产值可达到95亿元。”

  提升乡村“颜值” 打造“农旅融合”新名片

  天空蔚蓝,春风和煦,红红的灯笼随风摆动。驱车来到崇信县黄花乡黄花塬村,富有浓浓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特色的窑洞令人眼前一亮。

  “黄花乡培育出古树名木游、红色研学游、民俗风情游等5大特色旅游产品,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黄花乡人大主席刘旭东介绍,黄花乡按照“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全力打造以黄花塬村为“核心区”的农旅融合示范带。2021年,黄花塬村旅游收入稳步增长,实现村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双赢”。

  “现在景区修建得这么漂亮,农家乐收益也不错。”在“牡丹庭院”农家乐里,90后老板李灵新满脸笑容,曾在外地饭店打工的他,听说家乡发展旅游业,毅然返乡当起了老板。

  黄花乡是崇信县坚持走休闲农业带路、乡村旅游搭桥、一产三产融合发展之路的缩影。

  2021年以来,崇信县聚焦“三新一高”要求,加快推进以农促旅、以旅助农、农旅融合,通过产业带动、环境整治、典型培育等举措,着力打造崇信农旅融合新亮点。

  精心打造了原S304沿线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带、南部塬区乡村振兴示范带,建成了黄寨村、木家坡村等14个乡村振兴示范村;高标准建设汭河、黑河川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和甘庄、金龙、信家庄、铜城塬子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红牛繁育场二期等3个窑洞养牛示范点,全县牛存栏6.21万头,种植蔬菜7.24万亩,果树经济林面积10.15万亩,产业规模和质量实现“双提升”,为农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全县全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着力打造农业产业特色观光游、农耕文化展示游、休闲乡村民俗游等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精品,不断丰富休闲农业文化内涵。绿源美生态苑、梁坡水街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梁坡村、平头沟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赵湾村、黄寨村、黄花塬、木家坡村被列入全省乡村旅游“样板村”计划。

  “我们将有序推进星级农家乐、农特产品手工作坊、青少年研学实训基地建设,深度开发果园采摘、非遗传承、农耕文化、红色研学等旅游产品,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和产业延链强链发展,推进乡村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崇信县文旅局副局长朱彦平说。

  记者手记

  风景变“钱景”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如何协调统一?在平凉市崇信县采访,记者找到了答案。

  崇信县城不大,人口不多,经济总量却居于平凉市前列,这与其煤炭产业的长足发展密不可分。但记者深入县城各煤矿开采区,却看不到黑灰、污水,更看不到露天煤矿开采区,看到的是一座座现代化园林式煤矿开采区,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矗立在蓝天白云下。

  该县长期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也为煤矿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唯有坚持绿色发展,才能成就绿色未来。”

  在崇信县,道路两旁映入眼帘的都是一片绿色。鲜花成带,风景如画。

  崇信县境内除了红腹锦鸡等珍稀的国家保护动物,古树名木更是成群。经统计,全县共确定古树名木208棵,森林覆盖率达到36.04%,有树龄3200年的“华夏古槐王”,有渭河以北唯一的热带树种“菩提树”,更有奇特罕见的“三异柏”。

  为了保护这些“宝贝”,崇信县对古树名木的树种、树龄、分布状况、保护级别、生长地点、生长环境、生长状况等数据进行“建档立卡”,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有效促进全县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和规范化管理。

  为了保护好县内三条河流,崇信县停止相关项目上马,并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因地制宜,强化系统治理,做到治标治本,使汭河变美、青山变绿。

  2021年以来,崇信县加快推进以农促旅、以旅助农、农旅融合,通过产业带动、环境整治、典型培育等举措,着力打造崇信农旅融合新亮点,探索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推动乡村振兴。

  如今的崇信县,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形成了良性循环,不少群众吃上了“生态饭”“旅游饭”。践行生态环保、绿色低碳的理念在整个县城蔚然成风。(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曹剑南 周玉兰 田丽媛 闵媛 李永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