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说陇史】巨型油画《开国大典》为何会融入敦煌元素
  • 时间:2021-01-15
  • 点击:2238
  • 来源:兰州晨报

  中国美术史上的名作《开国大典》,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一次次走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赞叹不绝的经典之作。就这幅巨作,有人认为借鉴了敦煌壁画的技法。作者董希文为何会在《开国大典》中引入敦煌壁画的元素呢?这件事要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他的敦煌之行说起。

  董希文出生在浙江绍兴柯桥光华村的清贫之家。1933年考入苏州美专,两年后又转入国立杭州艺专预科,1936年进入本科学习。两年后,国立杭州艺专迁往贵州,又从贵州迁往云南,这时正是抗日战争最为激烈的1939年。此时,西南地区云集了大批的学生和政府部门,就业形势极其严峻。董希文一直在一种半流浪的状态中漂泊。

  1942年10月董希文来到重庆,看到了常书鸿临摹的敦煌壁画展。他立刻被敦煌艺术深深吸引,尤其是敦煌莫高窟中保存的中国历史上十个时期的壁画,他认为油画的中国化,就必须引入大量的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元素。

  1943年7月,董希文踏上了西行之路,历经三个月之久,才来到敦煌。当时,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还没有成立。董希文跟随常书鸿等人整天在洞窟中临摹壁画。他临摹了敦煌北魏壁画中的《太子舍身饲虎图》《九色鹿长卷》等大量内容,敦煌之行让董希文汲取了大量的中国传统绘画的营养成分,为他探索油画中国化之路提供了艺术修养和素材的准备。

  从1943年后,他创作了不少油画作品,这些油画作品或者引入了敦煌壁画的表现手法,或者其主体内容是中国所特有的。

  1953年《开国大典》油画完成后,就被视为油画民族化实践的典范,表现出了非常浓郁的民族特色,它所使用的艺术手法,完全是中国传统特色,与西方油画所采用的手法截然不同。尤其是,《开国大典》中的云彩等元素,借鉴了敦煌壁画中装饰画的元素,整个画面较好地传递出了吉祥兴旺的意蕴。

  随着《开国大典》的广为传播,董希文长期致力于探索的“油画民族化”也日益引人瞩目,此后“油画民族化”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潮流,这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油画中国风”。

  撰文/ 王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