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首页 / 发改视点/ 正文
聚力赛道发动引擎 百舸争流做大体量 以“强县域”助力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 时间:2022-04-29
  • 点击:1920
  • 来源:发改委网站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康 军

    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去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之际,抢抓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自身势能增强的交汇叠加期,顺势而上,立足县域实际,依托资源禀赋,高站位实施“强县域”行动,全力以赴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千方百计壮大经济规模,努力实现民富、县强、省兴的发展目标。

    一、坚持全面理解、深入贯彻,始终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统领

    (一)正确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县域工作相关论述。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县域发展和治理,特别强调“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同时要求“准确把握县域治理特点和规律,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不断取得事业发展新成绩”。县域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重要纽带,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环节,只有把县域这一个体激活、板块做大,才能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

    (二)深刻认识我省县域经济发展新阶段。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时深刻指出,甘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发展不平衡。虽然我省所有贫困县实现了脱贫摘帽,但“三个不平衡”问题在县域经济上仍然突出。目前全省GDP总量最大的城关区1156.6亿元,是最小的阿克塞县的107倍;100亿元以上的县区24个、仅占28%;绝大部分县区经济总量都在100亿元以下,其中50亿元以下的县区还有27个、占31.4%,有4个县区还不足20亿元。省情实际要求我们,必须按照省委十三届十五次全会决策部署,自我加压,跳起摘桃,起跑就是冲刺,只有筑牢县域经济这个底盘,才能发挥好县域经济夯基固本作用。

    (三)以“强县域”为突破口实现后发赶超。目前,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体系已经全面建立,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全力在工业主导上促增量、在城市服务上拓体量、在农业优先上提质量、在文旅赋能上挖潜量、在生态功能上增容量,聚力做好县域经济发展的“五量”文章。紧紧围绕“十四五”发展目标,将全省86个县域按照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划分为7个等次,明确提出到2025年底,全省县域经济总量从去年的9616.7亿元提高到1.2万亿元。以实现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

    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全力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优势

    (一)工业主导聚力促增量。工业强则经济强,“强县域”必须强工业。一要转型升级传统产业。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传统产业,是我省工业基础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传统产业要坚持高端化引领、智能化支撑、绿色化驱动,对关键环节实施技术改造,促进转型升级。全力推动石油化工等14条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积极引入龙头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产业,加快实现工艺和装备的迭代更新,实现赛道转换和高质量发展。各县市区要加强与省内支柱产业、重点企业的链接,提高上下游合作对接的专业化协作水平,引导和推动关联产业以及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发展。二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聚焦优势资源,培育壮大数字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军民融合等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煤炭高效利用、医疗装备、新型建材5个百亿级优势产业集聚区;推动储能和分布式能源、氢能、集成电路等新兴和高技术产业领域加快发展,构筑产业发展新支柱。各县市区要因地制宜,突出发展产业链部分或某一环节,重点培育打造见效快、带动示范作用强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特色鲜明、要素集聚、绿色低碳的县域发展增长极。三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我省新能源资源优势和基础得天独厚,是最有希望、最具潜力的产业。酒泉地区要向特大型风电基地迈进,金昌、张掖、武威要打造千万千瓦级风光电基地,陇中陇东地区要大力发展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发电,符合条件的地区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现在正值新能源大干快上的重要机遇期,有指标的县区要加快建设布局,同时积极引导新能源装备制造、储能、电池材料等配套服务产业和重点企业落地,让新能源产业带动支撑全省1/3以上的县域转型发展,把“绿色能源”做成甘肃的一张亮丽名片。

    (二)城市服务聚力拓体量。将县城、中心乡镇和乡村的发展统筹起来,推进城乡融合、产城融合,在多形态融合发展中寻求比较收益和竞争收益。加快构建以快速路网为基础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商贸流通和物流通道体系建设,培育区域性金融服务、产业集聚中心,全面提升综合服务功能。深入实施基本公共服务达标行动,以标准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和产业服务水平。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老旧城区改造升级和“腾笼换鸟”,打造一批特色街区,有效扩大实体消费,做大县域经济规模。

    (三)农业优先聚力提质量。突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壮大“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推进县域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结合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园区化发展。实施“三品一标”建设,持续提升“甘味”品牌知名度、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推动形成百万亩(百万头)以上的跨县产业带,不断提高种养规模化程度和产业集中度。建立初加工、精加工、萃取提炼、自主品牌的完整产业链,在产业链上找增值链和价值链。大力做好龙头企业引培和龙头带动,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四)文旅赋能聚力挖潜量。充分利用多元历史文化、多类自然风光、多种民族风情,统筹推进文旅资源开发和优化配置,传承丝路文化、黄河文化、长征文化、长城文化、敦煌文化、民族文化,打响“交响丝路·如意甘肃”品牌,重点做好“引得来、留得住、树口碑”文章。把文旅产业项目化、链条化、品牌化,鼓励和支持引入一批文旅高端体验项目,挖掘高端消费价值链,提升文旅基础设施水平,提供优质的文旅服务供给,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文旅资源,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以点串带成圈,培育区域旅游新增长极。

    (五)生态功能聚力增容量。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建设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依托环境保护工程实施,打造生态功能区建设“新引擎”,构筑生态产品价值新机制。要善于统筹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加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探索实践。提升生态环境容量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走深走实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路子。

    三、坚持项目带动、投资拉动,全面夯实县域高质量发展基石

    (一)超前谋划储备项目。紧盯国家重大战略、产业政策和“强县域”重点任务,立足县情实际,围绕基础设施补短板、园区建设、乡村振兴、生态环境、文化旅游等领域,深度结合主导产业培育,以特色产业集群为重点,以强链延链补链为导向,谋划一批具有关键性、引领性、支撑性的重大产业项目。统筹做好项目谋划、储备、推进等工作,干今年、想明年、谋后年,推动项目谋划提质、提速、提效,通过抓项目跑出县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度”。

    (二)拓宽渠道加大筹资。把握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以及金融机构等资金支持方向和时间节点,加大项目申报和资金争取,抢抓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一般债券的政策窗口期,充分利用好企业债券、产业基金等其他融资渠道,进一步聚焦培育县域产业发展,最大限度用活用好乡村振兴产业基金这“一池春水”。

    四、坚持改革赋能、激发动力,加快构建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一)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推动“强县域”行动是个系统工程,必须运用系统思维来谋划和推进。立足“三新一高”,把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等相关指标作为刚性约束,特别是要结合落实“双碳”目标,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提高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二)重点领域谋求突破。一是做精做专园区平台。园区是承载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进向园区放权赋能,建立健全人财物管理,引导园区做优服务,大力推行“管委会+开发运营公司”管理模式。工业主导型县域重点打造一个工业园区,推动县域主导产业、要素、政策向园区集聚,实现产业项目园区化;着力优化整合小、散、弱产业园区,推行“一区多园”发展模式;探索国家级、省级园区联办市县级产业园区,提升发展能级,切实把园区打造成“强县域”行动的主阵地。二是切实加大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项目建设的“活水源头”。要积极发挥商会、企业的人脉力量,用好节会展会平台,强化商会招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创新第三方招商、线上云招商等新模式。建立“一企一策”招商引资服务保障机制,确保承诺的优惠政策兑现落实,树立诚信口碑,发挥好民营经济的生力军作用。三是聚力做强重要节点。做强县城和中心镇两个枢纽节点。县城重点围绕增强产业集聚、人口承载和就业吸纳能力,落实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保障政策,有序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推进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资源逐步向县城集中。中心镇重点围绕强化产业带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特色小镇建设。

    (三)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招商引资的助推器,对标全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加快推进让权力变小、服务变优、效率变快、检查变少的“四个转变”,落实好“一网通办”“一窗通办”等便民政策,打造便捷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统领,把该放的放足、放到位,形成浓厚的招商引资氛围。

    (四)强化要素支撑保障。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增强土地供给保障,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进一步发挥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作用,做好优化整合升级,提高直接融资规模。县级层面加大向园区和经济强镇放权赋能,提供宽松、公平的创业就业机会和环境。

    (五)坚持省级统筹市县联动。按照“市州一季一观摩,省里一年一结账”的总要求,紧扣“强县域”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进一步靠实工作责任,以清单化的方式推动“强县域”,形成“一县一方案、一年一清单、一季一调度”,做到每个县发展有目标、行动有方案、实施有平台、落实有举措。通过省市县协同联动,形成抓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已明确、蓝图已绘就、赛道已经选定,86个县市区就是86台发动机,组合在一起就是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各县市区都要推动“强县域”行动落地见效,谱写百舸争流、竞相出彩的陇原发展新画卷,以优异成绩向省委省政府和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