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志】庆城金代泰和铁钟:铭刻着820年前的地理密码
  • 时间:2021-07-15
  • 点击:2141
  • 来源:兰州晨报

  庆城县隶属于甘肃省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东邻合水,西接镇原,南和西峰区毗邻,北与环县、华池接壤。庆城县是华夏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1994年被评为甘肃省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文物古迹众多,其中有一口铸造于820年前的金代泰和铁钟,钟上铭文记录了820年前庆城县内外镇、村、庄、社、寺等地名和施主近800人,神奇的是,一些村镇名称至今还在沿用,而其隐藏的历史信息,更令人遐想。

  庆城慈云寺,有口大铁钟

  庆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县城。在县城的西南角,有一座慈云寺钟楼,楼亭歇山顶,木质结构,高5.5米。钟楼坐落在两层10多米高的石砌基座上。一层基座东西北三面有厦房环卫,南部为宽阔的月台。在月台北部有一券形门洞,进门左折,攀登陡峭的石梯,便登上了2层基座。只见8根大木柱矗立在石基之上,支撑着青灰色的歇山式楼顶。顶饰飞檐回环,鸱吻俯仰对峙,筒瓦板瓦上下扣连,附有兽纹的瓦当、滴水组成连续图案,簇拥着楼檐四周。

  这是一座修建于明朝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的楼亭,是一座极具魅力的古典建筑,已成为庆城街巷里的“点睛”之笔,远近闻名,吸引了无数游人的目光。

  尤为引人瞩目的是,慈云寺钟楼内,一口重达8000斤的大铁钟,在二龙交蟠钮的连接下,高高悬挂于楼中横梁之上。双龙钮,顶有五孔,肩饰莲瓣纹。腹部铸有大小不等的方格,方格内有两种文字的铭文,下层为“皇帝万岁,臣佐千秋”8个汉文大字,每个大字之间列出一菩萨名。

  这口铁钟周长可让3人合抱,直径超过2米,铁钟铸造于金朝金章宗泰和元年(1201年),至今已有820年历史了。

  金朝(1115年-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统治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封建王朝,由完颜阿骨打(完颜旻)所建。西与西夏接壤,南与南宋对峙。共传十帝,享国119年。

  北宋灭亡后,甘肃庆阳、平凉一带成为金朝统治区。金世宗与金章宗时期,金朝政治文化达到最高峰,被称为“世章盛世”,金朝是个汉化程度很深的朝代,金章宗前期政治汉化甚深,文化十分发达,史称明昌之治。慈云寺泰和铁钟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所铸造。

  金泰和铁钟,有个古老传说

  铁钟,又称梵钟,原为慈云寺院报时集众敲打的法器,渊源于印度的颇梨钟,我国北周时期大兴梵钟。

  关于慈云寺这口铁钟的来历以及钟楼的建造,在庆阳民间还流传着一个神奇而美丽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在马莲河上游的川道里,住着一对同胞姐妹。姐姐喜欢穿一身黄衣裳,妹妹喜欢着一身黑衣。虽然二人衣着不同,但都长得貌美如花,肤洁如玉,而且有着一副天生的好嗓音。不论上山砍柴或下河挑水,那优美的歌声、动听的音符,时常飘荡在川原谷地,引得百鸟止鸣,众人驻足。

  不料,姐妹俩的才貌被当地官兵知晓,顿生歹意,立即派随从前去抓获。姐妹二人不愿落入魔掌,即双双跳河自尽,化为两口大钟,姐姐为铜钟,妹妹为铁钟。两口钟顺河漂流而下,相撞之声好似在唱:“叮叮当当,叮叮当当,你去宁州,我落庆阳。”当两口钟漂流到庆州古城南马莲河口时,铁钟就留在了庆阳,而铜钟继续南下,落在了宁县。

  庆州知州见天赐巨钟,忙召集民夫修筑钟楼。钟楼修好后,楼台很高,偌大的铁钟一时无法运上楼台,急得知州抓耳挠腮,日夜坐卧不宁。突然,从巷道中过来一位须眉皆白的长者,知州彬彬有礼地向他求教,那长者叹息道:“唉!土都壅到脖子根的人了,还能没啥法子?”话音刚落,飘然而逝。知州惊愕过后,心有所悟。连忙指挥民夫挑土堆坡,用“土壅”的办法将庞然巨钟移上了楼台。

  这个神奇的传说故事,自然不具备史实根据,但却表达了庆州人民对大钟的敬仰之情。

  铁钟作为慈云寺的附属建筑,历经金、元、明、清、民国,直至现在,在浑然不觉之间,一晃就是800多年。在数百年的每一天的特定时辰里,悠扬厚重的钟声,一波一波自庆城传播到40华里之外,不时传入百姓耳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到民国初年,慈云寺办起了第一所完全小学,这口古钟被当成师生们上下课的钟声之用。20世纪60年代,它还被用来敲响集合群众。现在,古老的铁钟早已光荣“退休”,成为高悬钟楼的一景。

  慈云寺铁钟,藏着未解之谜

  1981年,慈云寺铁钟及钟楼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经过考证,专家们发现泰和铁钟体积庞大,声音洪亮,所刻的数千个古印度悉昙文字和汉字,不仅是庆阳历史沿革的佐证,也是研究古代中印语言文字和金代冶炼技术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人们发现,大铁钟腹部为大小不等方格,内书女真文或汉文。上层方格内横书女真文56字,下书“皇帝万岁,臣佐千秋”8个汉字。其下是铸钟时间、金火匠人名等。钟耳上饰弧弦纹,弧角处饰奔马、雄鸡、小兔、莲花、牡丹等图案和女真文字。专家确定,这口钟为甘肃境内现存最大的女真文铁钟,对研究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有重要学术价值。

  更为可贵的是,泰和铁钟铭刻着庆城县内外镇、村、庄、社、寺等30多个佛教机构和施主近800人的名称,在行政上几乎涵盖了县境内所有地域。

  泰和铁钟的铸造是一件重大盛事,当时人们专门成立了铸钟机构,推举了铸钟都会首主持此事,除了主持沙门广满,还有各地的14名会首,功德施主除了官员还有普通民众,这些民众来自庆城县的村、庄、社、寺等,也有来自庆阳府其他县(今合水、宁县、彭阳)。

  难得的是,铁钟铸文中有些地方的地名至今还在沿用,如赤城镇、董志镇、彭池(今彭原乡故城)、秦坝庄(今秦坝岭)、南作庄(今南佐)、十社庙(今什社)等。这些820年前的地名和今天的地名对应来看,十分神奇,令人惊叹。

  而一些古已有之,而今不存的地名,其隐藏的历史信息,更给人们留下了许多遐想。在众多的古代地名中,专家们发现铁钟铸文中有西冯村两处,冯村一处,东冯村一处。专家发现来自这几个冯村的施主并无姓冯之人,故推测,这些村名不是以族属命名,似乎更为久远。从这几个冯村周围的村、庄、社分析,发现这些冯村都在现在的庆阳市政府驻地西峰区一带。

  西冯村,显然是个村庄,而西峰,位于董志塬上,并无山峰,由此有人怀疑,西峰一名的来源,可能是由西冯村讹传而来。当然这个结论并没有被证实,但这口钟留给人们的历史信息,足以让人遐想无限。这或许就是泰和铁钟的迷人之处吧。

  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黄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