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甘肃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
  • 时间:2016-04-18
  • 点击:429
  • 来源: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人民的抗日救亡斗争

    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举入侵,使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关头。公元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创造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联合抗日的新局面。为了在甘肃建立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公元1937年7月,中共中央在兰州设立办事处(后改名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十八集团军驻甘办事处)。彭加伦首任办事处主任,谢觉哉任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代表。8月中旬,中共中央决定建立中共甘肃工作委员会,孙作宾、郑重远、刘杰、刘日修、窦志安、蔺克义等一批共产党员先后到达兰州,在谢觉哉的具体指导和八路军驻甘办事处的紧密配合下,积极着手恢复和发展党在甘肃国民党统治区的地方组织。同年 10月 26日,中共甘肃省工作委员会(简称甘工委)在兰州成立,书记孙作宾。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甘工委先后建立了中共兰州市委和榆中、凉州、靖远、徽县县委,到公元1939年6月,全省共产党员增加到264人;在此同时,中共陕西省委为加强对天水地区党的工作领导,于公元1938年6月派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三原联络站站长董振国到天水开展党的地下工作,次年2月,成立了中共陇南临时工委,董振国任书记,发展党员34人,并批准成立了甘谷县委等组织。

    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和甘工委成立后,围绕建立和壮大甘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员和团结一切力量参加抗战,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做了一系列工作。

    当时甘肃的国民党各级政府多为落后封建势力把持,为推动国民党当局进行抗战,甘工委与八路军驻甘办事处相配合,首先争取国民党上层民主人士,联合他们共同促进国民党各阶层、各派势力向抗战方面转化。谢觉哉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代表的身份,对国民党甘肃省政府主席贺耀组进行了艰苦细致的说服工作,使贺的思想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与此同时,对新一军军长邓宝珊等一批党政军上层人士均采取积极争取和诚挚合作的态度,使之对中共全面抗战的路线有新的了解,为建立甘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开了局面。

    由于历史造成的民族间的隔阂,"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派出间谍到甘肃少数民族地区活动,挑拨民族关系,煽动搞分裂独立。甘工委指定工委委员吴鸿宾(回族)负责回民工作,发展了杨静仁、鲜维峻、卫明德等一批回族青年人党,建立了中共兰州回民特别支部,创办了《回声》杂志,开办了回民学校。很快团结了一大批回族青年知识分子,通过他们改组了"回民教育促进会",重建了"伊斯兰教学会",增进了民族团结,壮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公元 1939初至夏,西海固地区回族人民还在马国瑞、马英贵、马国璘马思义等领导下,先后3次起义,组成回族抗日自卫军。公元1941年4月,这支部队进入张家川,当地回民又有300余人参加。6月,在马思义带领下进入陇东解放区,被改编为陇东回民骑兵团。

    甘工委和八路军驻甘办事处还广泛动员和组织民众,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热潮。从公元1937年8月开始,各种抗日救亡组织与进步团体相继成立,各种宣传抗日救亡的刊物纷纷创办发行。这一时期,一批全国知名的文化界人士如茅盾、老舍、张仲实、顾颉刚、肖军、塞克、吴渤等以及省外抗战宣传团体,纷纷来兰出版刊物或演出,极大地激发了甘肃人民的抗日爱国热情。省内许多青年纷纷奔向延安,到前线抗日。各抗日团体还发起了募捐运动,为前线将士募集经费、衣物。

    公元1938年初,朱绍良接任国民党甘肃省政府主席后,下令改组抗敌后援会,禁止出版发行进步书刊,查禁图书80余种,期刊近20种,各群众团体的抗战刊物大部被勒令停刊。5月,国民党甘肃省党部召开了"防止异党活动会议",各机关开始清查内部工作人员。9月,朱绍良下令取消抗日救亡群众团体,并在机关、学校推行了一系列防共限共措施。甘肃省当局还加紧了对八路军驻甘办事处的监视和对中共地下党组织的侦破活动。对于这种破坏抗战的行为,甘工委一方面通过谢觉哉和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向国民党省政府提出抗议进行交涉,组织文章在报刊上揭露;一方面提醒党员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应付突变的思想准备。同时,党的工作向国民党统治比较薄弱的外线转移,甘工委的领导深入到县,以"分散隐蔽"的方式从事抗日救亡的动员和组织工作。

    公元1940年 6月,甘工委书记李铁轮、副书记罗云鹏及林亦青、赵子明等被捕。在狱中,面对国民党特务的严刑拷打和审讯,他们坚贞不屈,慷慨陈述中国共产党的抗战立场,揭露国民党当局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反动面目。次年2月,他们组织越狱,李、赵二人越狱后回到延安,罗、林再次被捕。林亦青后来病故狱中,罗云鹏于公元 1946年 2月 25日被杀害。甘工委遭受重大破坏后,其他领导人陆续调回延安,党在甘肃的地下工作转入抗战以来最困难的时期。与此同时,由于国民党当局的蓄意破坏,使八路军驻甘办事处无法开展工作,中共中央决定撤销该办事处。公元1943年10月8日,办事处副官赵芝瑞等最后离开兰州返回延安。

    国民党当局的倒行逆施,激起了甘肃人民的严重不满和反抗,公元 1943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甘南民变"。是年 1月,首由广河县回族农民马福善父子率人在临洮伏击国民党政府接兵部队,继而,临洮、渭源、定西、漳县、榆中、康乐、卓尼、武都等地汉、回、藏、东乡等族群众纷纷揭竿而起。鼎盛时号称10万之众,联合组成"甘肃农民抗日自卫军",推王仲甲为总指挥,下属10个路军和洮岷路藏军。自卫军杀富济贫,铲除污吏,开仓放赈,深受群众拥护。这次民变最后虽然失败了,但反映了甘肃人民的觉醒,震撼了国民党在甘肃的黑暗统治。

    二、抗日时后方经济的发展及对抗日的贡献

    "七·七"事变后,我国东部国土相继沦陷,国家工业重心转向西南、西北,甘肃成为战时后方。以此为契机,甘肃的经济,特别是以机器进行生产的近代工业经济有了新的发展,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斗争。

    能源和原材料工业 公元1939年玉门打成第一口油井,到公元1945年玉门油矿共钻井26口,整个抗战时期共产原油25.5万吨,天然气3686万立方米。公元1940年玉门油矿始建炼油设备,生产各种石油产品,抗战期间共生产汽油3.7万吨。煤炭工业开始使用机器生产。电力工业的兰州电厂、玉门电厂和天水的3个发电所总装机量达 1392千瓦,建材工业开始机器生产。公元 1940年甘肃水泥公司成立,到抗战胜利前年生产水泥 2. 2万桶。化学工业中出现一批机制酸、碱、西药、火药、甘油、油漆的工厂。

    轻工业 公元1938年,甘肃有棉纺工厂5家,到公元1944年增至 212家。最大的雍兴公司毛纺厂,投资 60万元,设备较为先进,主要产品为毛毯、纯毛呢、棉毛呢、白布等。机器印刷业、卷烟业、酿酒、榨油、面粉等行业都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

    农业 抗日战争前甘肃农业经济急剧衰落,战时坏境迫使有关当局对农业采取了一定的改进措施,成立了甘肃农业改进所、畜牧兽医研究所、省气象测候所、水利林牧股份有限公司等,开展农林畜牧的改良工作。水利农牧股份有限公司在水利、水文勘测、森林开发、奶制品加工、皮毛加工等方面进行了若干努力。洮惠渠、湟惠渠、溥济渠、 丰渠等建成通水,新增水浇地8万多亩。公元1944年夏,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访华,途经兰州,赠送瓜种。从公元 1945年起兰州出现了一种白皮绿瓤甘甜多汁的新瓜种,开始人称"华莱士",后定名白兰瓜,至今享有盛誉。

    商业金融兰州市外来人口和工业企业增加,商业贸易日趋繁荣,金融机构有较大增加。到抗战胜利前,国家银行、地方银行和商业银行有22家。

    运输业 甘青、甘新公路修通。中央航空公司开通了渝哈(由重庆经兰州至哈密)、兰渝(由兰州经成都至重庆)、兰包(由兰州经银川至包头)、兰宁(兰州至西宁)等航线。为了运送苏联援华军用物资,成立了甘肃军事运输处、甘肃省车驼管理局,征集运输工具,编成汽车队、皮筏队、骆驼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