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08-06
- 来源:平凉日报
记者 王娜
走进崆峒区花所镇,500亩油葵在阳光下舒展笑颜,金灿灿的花盘随风摇曳,翻涌成金色波浪,引得各地游客纷纷驻足打卡。这片亮眼的金色不仅装点了乡村风光,更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色引擎”。
近年来,花所镇深挖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调结构、建基地、育主体、促发展”思路,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整合千亩土地打造油葵种植基地。既严守粮食安全底线,又激活乡村发展动能,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油葵堪称“全能型”经济作物,它耐旱耐瘠薄,与本地气候完美适配,市场需求十分旺盛。葵花籽可榨取优质食用油,葵盘是中药材的重要原料,葵秆还能加工成饲料,全身都是宝。
“油葵平均亩产250公斤,按每公斤8元的市场价计算,亩产值能达到2000元,比传统油料作物亩均增收超500元,村集体经济也能增收5万元。”信河村党支部书记朱辉满脸喜悦地算着经济账,“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就业,首批500亩试验田就让参与农户户均增收1.2万元,成功点燃了产业转型的‘第一把火’。”
为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花所镇提前布局产业链后端,精心谋划城乡、镇企“握手计划”,开发现榨生态食用油,通过与各大商超建立稳定合作,让“土里长”的农产品顺利走进“城里”卖,全面提升“金色产业”附加值。
展望未来,花所镇将持续扩大油葵种植规模,探索“油葵+旅游”“油葵+研学”等融合发展新模式,让一朵朵金灿灿的油葵花,变成增收“致富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