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首页 / 经济动态/ 正文
【厚道甘肃 地道甘味】产业富民的“特色名片”——甘肃省集群化打造“甘味”生猪全产业链初见成效
  • 时间:2025-11-04
  •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国顺

  近日,2025年“甘味”特色生猪产品专场对接活动在天水市举行。这场汇聚政企学研力量的产业盛会,不仅集中展示了“甘味”生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更勾勒出陇原大地以产业集群化推动农业现代化、以全产业链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近年来,我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锚定“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发展路径,推进“甘味”生猪产业集群建设,目前已在河西走廊、中部地区、陇东南三大优势产区形成多点突破、全域推进的良好态势,朝着“百万头百亿级”生猪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目标迈进。

  自《甘肃“甘味”生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方案》印发实施以来,全省精心构建“一轴两翼四区”发展格局,确定安定区等10个集群县区为核心承载地,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科技赋能,推动产业从分散养殖向集群发展、从单一生产向全链延伸转型。截至2024年年底,2024年度安排的36个集群项目已完成26个,安定区、景泰县、麦积区等县区项目已竣工,为全省生猪产业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动能。同时,新希望、唐人神、牧原、正大等国内龙头企业相继落地,与本地经营主体形成“龙头引领、中小协同”的发展格局,叠加“八眉猪”“合作猪”等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开发,为“甘味”生猪产业筑牢了品种、规模、品牌三大基石。

  在景泰县,产业集群建设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特征凸显。作为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该县已建成8个国家级产能调控基地,培育养殖主体865家,其中万头规模龙头企业5家,生猪饲养量突破160万头,良种覆盖率超90%;产业化经营实现“从养殖到餐桌”的全链条贯通,年屠宰百万头生产线、3万吨中央厨房项目相继投产,2024年屠宰加工量达70万头,冷链物流仓储能力提升至1.5万吨,“品高”品牌连锁门店突破200家,产品远销省外;疫病防控体系构建起“县镇村”三级防疫网络,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稳定在90%以上,为产业安全发展筑起坚固屏障。

  安定区则在“种源攻坚”与“绿色循环”上走出特色路径。通过实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经营主体培育壮大三大项目,该区种猪生产供应能力提升20%,全产业链产值达11.98亿元。该区推广“粪—肥—田”“粪—沼—田”循环模式,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3%,既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又为当地种植业提供优质有机肥,构建起“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绿色产业体系,带动500户农户通过务工、订单收购等方式增收,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力抓手。

  临洮县以打造“数字化、品牌化”为目标,构建“良种繁育—智慧养殖—精深加工—数字管控—品牌增值”的产业闭环。目前,该县核心种源基地已完成自动化改造设计,4家标杆养殖场启动饲喂、环境智能化升级,年屠宰45万头生猪的精深加工厂进入选址规划阶段,县域生猪数字化管理平台加速系统开发。“临洮猪肉”地理标志认证已通过专家评审并提交国家注册,首家鲜肉旗舰店纳入“临洮珍好”区域品牌体系,正加速融入“甘味”省级品牌矩阵,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品牌”双动能。

  产业兴则乡村兴,链条通则效益增。当前,“甘味”生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正从“点上突破”向“全域融合”迈进。

  按照规划,到2026年,10个集群县区将建成定西、天水、陇南、白银等市的经济增长极,成为全省生猪产业的活力区、集聚区、核心区,辐射带动全省生猪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形成产业链、价值链、循环链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甘味”生猪将成为乡村产业富民的“特色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