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08-14
- 来源:甘肃省水利厅网站
高台县三清渠水资源保护利用所通过智慧赋能、优化配置、全民动员等举措,全力做好节水控水、管水护水、引水调水三篇文章,从根本上破解水资源瓶颈制约,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精准施策,节水措施落地生根。灌区因地制宜,积极实践应用多种节水、高效、实用的智慧灌溉技术,切实实现科技赋能农业节水。“智慧水务”显神通。依托智慧水务平台实时“把脉”地下水动态,对790个取水口实施动态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县级监测平台,实现基础信息可追溯、可闭环、可借鉴;通过“一码通”APP,实现了网上充值缴费、发票开具、投诉建议、故障报修、剩余水量查询等服务功能全流程覆盖,同时,及时预警异常情况,真正实现从“人工跑腿”到“数据跑路”,从“单向管理”到“多元共治”的工作格局。“水肥一体”巧融合,在大庄村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地膜覆盖等节水技术,结合“物联+智联”手段,将灌溉与施肥智能融合。通过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实时分析作物根系需水量,指导农户精准灌溉,每亩年均用水量控制在450立方米,较传统灌溉方式节水25%,节肥30%,压减地下水34万立方米,实现了节水增产双赢。“管道输水”提质效,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地下水超采治理,构建“引、输、配、排”一体化的现代化水网体系,高质量完成南寨子村、智号村4.96公里渠道衬砌及287座配套建筑物建设,夯实移民安置区水利基础设施。同时,常态化开展渠道清淤维护,科学制定轮灌计划,确保灌溉系统畅通无阻,为农业稳产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域推进,节水行动保障有力。积极争取各类项目利好政策,坚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节水型灌区建设为抓手,持续加快完善水利设施建设。“优化配置”强保障。采取管理控量、置换减量、节水降量、回灌补量、关井压量等措施,实施“港湾式泵池”5处,简易泵池27座,压减地下水66.5万立方米。通过高台县南华工业园区集中供水管网的铺设和开通,将管网覆盖范围内企业机井进行远程关停,倒逼企业使用山水河地表水,压减地下水用量26.29万立方米。以跨区调水等方式,从西干渠调水215.86万m³,压减地下水开采量,实现超采区采补平衡。“项目建设”稳基础,通过争取实施地下水超采治理项目,推广发展高标准农田“水盆子”地表水滴灌,减少地下水开采,形成以“水盆子+地下水”的联合供水格局,修建地表水调蓄水池2座,置换地下水38.5万立方米,有效缓解地下水下降态势。“设施管护”促长效,积极探索农田高效管护模式,持续巩固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加快末级渠系渠道恢复力度,完成明水西支渠、南华西支渠4公里渠道清理,对964.5米渠道实施加高改造,维修6座建筑物,筑牢灌溉输水保障线,确保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配套设施“有人管、有人修”。
强化宣传,节水氛围日趋完善。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开展节水用水宣传,不断引导群众转变用水观念,在灌区范围内持续掀起“科学用水、高效节水”热潮。“田间课堂”讲技术,组织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灌区节水知识培训、渠道维护指导等服务,面对面、手把手地向农户讲解节水灌溉的原理、优点及操作方法,现场解答农户诉求疑问,培养提升农户节水技能,将“等群众上门”变为“送服务到田”,打通惠民“最后一公里”。“现身说法”树榜样,加快推进节水型标杆、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组织各村节水成效显著、节水技能丰富的种植大户进行座谈交流,传授经验、分享心得,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全社会各领域节水惜水,使爱护水、节约水成为全社会的良好风尚和自觉行动。“线上线下”广覆盖,充分利用宣传栏、微信群、电子屏等平台载体,科普节水知识,解读相关政策,发布节水倡议书,监督举报用水违法行为,让“节水就是节本、节水就是增效、节水就是增收”的理念在群众心中蔚然成风。
(撰稿:黄小琴 审核:郑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