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09-29
-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煜宇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省会城市要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今年,是兰州市深入实施强省会行动的关键之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系统推进,以产业强实力、以生态靓底色、以民生暖人心,全面绘就省会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多元图景。
创新激活经济“一池春水”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旺,则后劲足。
要赢得区域竞争“主动权”,必须下好产业布局“先手棋”。今年以来,兰州市牢固树立产业思维,紧紧围绕“3+2”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强省会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以来,兰州市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聚焦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数据信息和新材料等六大主导产业,着力构建“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改旧育新”,全力“培优塑新”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中小企业在全域产业布局中扮演着“补链强链”的关键角色。对此,兰州市通过构建优质中小企业全链条、政策赋能、专题培训、“一对一”申报指导等举措,持续推动中小企业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方向发展,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传统行业提级转型夯实了产业根基,创新水平赋予了产业竞争力。
为加快打造国家重要的区域性科创高地,兰州市聚焦特色产业,以建设“黄河百里科创大走廊”为牵引,实施了科创平台矩阵构筑、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等“六大行动”和科技成果转化“百千万”行动,强化创新主体培育。今年前8个月,全市累计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58.52亿元;申报高新技术企业414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357家,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5家、“独角兽”企业9家。
创新“活水”澎湃,浇灌产业“沃土”,结出发展“硕果”:
兰州泰基离子技术有限公司作为目前国内唯一拥有医用重离子治疗系统设计、生产、调试、运维资质和能力的企业,各项技术推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化发展;
日前,中国石油中西部物流集散基地在兰州签约启用,全面激活“枢纽+产业”发展潜能,为西部炼化业务的大发展大繁荣打造一个坚实有力的战略支点;
今年以来,兰州市推进智汇科技创新园等20个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崖州湾国家实验室西北创新基地、中国五矿集团国家稀有金属区域开发中心落地兰州……
头部企业能“顶天立地”,创新企业如“雨后春笋”,产业集群发展为全市经济增长注入动能。今年上半年,兰州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增速较一季度提升5个位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6%。
绿色赋能发展“生态底色”
秋意渐浓,黄河水越来越清;兰州南北两山在夏季充沛雨水的浇灌下,绿意依旧浓郁;黄河风情线上漫步的游人,时而驻足欣赏,时而举起相机定格眼前的景色……
作为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不仅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地,亦肩负着“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使命担当。
在强省会行动中,兰州多措并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今年以来,兰州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巩固提升年”行动,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截至8月底,黄河干支流各考核断面水质持续100%达标;空气优良天数200天,同比增加14天,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1、同比改善7.9%,“兰州蓝”成色不断巩固提升。
——全方位加强节水治水兴水。通过细化“四水四定”举措,兰州统筹推进水生态、水环境、水污染治理,全域谋划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项目,加快兰州水网规划建设,筑牢生命、生活、生产、生态水利“四张网”。同时,健全完善水灾害防御工作体系,深入开展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乡节水降损行动,不断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高质量抓好生态保护治理。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决打好“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兰州攻坚战,深入实施森林质量优化提升工程,合力推进“省门第一道”和“中通道”绿廊等建设,加快打造“十大森林公园”。今年前8个月,全市“三北”工程攻坚战完成40.7万亩,新增城市绿地60.2公顷,建成开放口袋公园10座,“金城绿”底色更浓、成色更亮。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创新实践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完善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促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等市场化交易,社会发展“含绿量”和生态“含金量”持续提升。
城市更新书写“民生答卷”
强省会行动的最终落脚点,是让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为了让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兰州市坚持以“先体检、后更新,无体检、不更新”为原则,全方位开展城市更新,从住房、小区(社区)、街区、城区(城市)等4个维度开展城市自体检,形成“体检报告”,为城市更新工作提供支撑。
在做好前期“城市体检”的基础上,兰州市以制度建设为根基,构建科学高效的城市更新行动工作体系,推进城市更新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重点谋划项目,全力争取各类资金支持,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稳步推进新城中村改造,有序开展城镇危房改造,强化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实现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的有机统一,推动城市更新健康可持续。
这场全域推进的城市更新,不仅是城市硬件设施的全面升级,更是基层治理理念的深刻变革。
基层治理,党建是魂。兰州通过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形成共治、自治、法治、德治、善治“五治一体”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全面加强“镇、村、组”三级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灵活聚合基层党员“微细胞”,稳步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真正实现了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难在“格”中解。
同时,兰州8个县区、兰州新区、高新区严格对标要求,建成“七合一”式综治中心,采用“1厅+N室”模式,汇聚各方力量,成为功能齐全的矛盾纠纷化解地,实现群众“最多跑一地”。有效解决了基础底数不掌握、社情民意不明了、诉求渠道不畅通、服务管理不到位、矛盾化解不及时、风险防范不主动等治理难题。
城市的温度,不仅藏在大小社区的治理智慧里,更体现在一件件实实在在的民生实事里。
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完善“金城就业360”服务体系,稳步推进社保提标,抓好“一老一小”服务,认真落实免费学前教育政策,统筹推进“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持续扩大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供给……今年以来,全市20件省市列为民办实事项目有序推进。
截至今年8月底,兰州市新增城镇就业6.34万人,输转城乡劳动力21.28万人;建成社区嵌入式养老助餐服务点43个;1.24万名干部结对帮扶近1.4万名关爱对象,帮办实事1.26万件;新增义务教育学位6945个,建成县域医学中心40个。
而今,一座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和美兰州,正以省会城市的责任和担当,昂扬奋进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向外界展示黄河之滨的独特魅力和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