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
秋雨润物 文旅生金 ——平凉国庆黄金周实现旅游花费83281.6万元
  • 时间:2025-10-09
  • 来源:平凉日报

游客打卡崆峒山上天梯 徐振华 摄

  □记者 郭佳玥

  时维金秋,序属国庆。当飘扬的国旗映红陇东大地,当时断时续的秋雨浸润崆峒山水,平凉,这座承载着千年文明与红色记忆的城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的喜庆氛围中,迎来了一场文旅盛宴。细雨非但未能阻挡人们出游的脚步,反而为这座“问道养生”之城平添了几分“空山新雨后”的诗意朦胧与“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澄澈意境。

  粗犷嘹亮的秦腔,裹挟着黄土的浑厚,穿透绵绵秋雨,在崆峒古镇的戏台上悠扬回荡,与日夜奔流的泾河水声相和,共同谱写着假日平凉的欢快乐章。国庆黄金周,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与本地市民,在烟雨崆峒中寻幽探胜,在文博场馆里触摸历史,在乡村田园间品味乡愁,在非遗传承中感悟匠心,共同绘就了一幅情怀交织、人文交融、活力迸发的国庆文旅全景图。

  市场热度最终转化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假日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181.13万人次,同比增长28.82%;实现旅游花费83281.6万元,同比增长18.84%。继假期首日迎来开门红后,全市文旅市场热度持续攀升,重点景区接待量屡创新高,呈现出“活动多彩、市场有序、消费活跃”的繁荣景象。秋雨润物细无声,亦润得平凉文旅“热力”十足,“含金量”攀升。

  诗和远方,说走就走。为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旅游需求,节前,市文旅局精心策划,以红色记忆、乡村旅游、石窟艺术、古建游学、森林康养、中医养生、自驾休闲、文博研学等特色资源为脉络,串珠成链,重磅推出“百年风华·英雄赞歌”红色研学之旅、“诗意乡约·牧歌寻芳”乡村田园之旅、“千载妙相·古韵琼瑰”石窟艺术之旅、“峻极神工·瓦黛流觞”古建游学之旅、“云岫叠翠·醴水溦凉”森林康养之旅、“皇甫神针·养生福地”中医康养之旅、“千龛邀月·一骑听禅”自驾怀古之旅、“陇宝泾华·文脉绵长”文博研学之旅等十大主题精品线路。

  这些线路如同十条彩练,将散落在平凉大地的文旅明珠巧妙串联,为不同偏好的游客提供了深度体验平凉千年风华的多元化选择。一时间,循线漫游成为风尚,游客或踏访红色圣地,砥砺初心;或潜入石窟秘境,对话千年;或漫步古建长廊,品味匠心;或沉浸森林氧吧,洗心涤肺。精准的产品供给,极大地丰富和激发了假日旅游市场的潜力与活力,是推动接待人次与旅游花费双双实现高增长的重要引擎。

  “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笔下的西子湖畔景致,在这个国庆的崆峒山得到了完美复刻。秋雨中的崆峒山,是一幅流动的水墨丹青。云雾缭绕于层峦叠嶂之间,时而如轻纱曼舞,时而似波涛翻涌,亭台楼阁、古木奇石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平添无限神秘与遐想。游客们撑着雨伞,披着雨衣,漫步于湿漉漉的石阶,呼吸着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仿佛步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仙境。

  景区精心策划的“‘崆峒览胜·月贺神州’双节活动”成为吸引游客的王牌。“广成子”NPC沉浸式互动,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与这位上古仙人问道对弈,拍照留念,趣味盎然;“武动山河”武术展演则在烟雨朦胧中更显刚柔并济,表演者拳脚生风,招式凌厉,展现着崆峒武术作为五大武术源流之一的独特魅力,引来观众阵阵喝彩;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汉服巡游活动,众多游客身着各式汉服,广袖飘飘,衣袂摇摇,穿行于古建筑群与山林雾霭之间,形成一道“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的流动风景线,古典韵味与自然山水相得益彰。五味宫精心熬制的红牛煲汤,热气腾腾,香气四溢,成为秋雨中暖胃更暖心的最佳慰藉。游客们不再是匆匆过客,而是放慢脚步,在细雨微澜中,细细品味着崆峒山“大道之源”的文化底蕴与自然奇观。作为龙头景区,崆峒山在假日期间的卓越表现,为全市旅游人次的强劲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假日里的平凉,各类文博场馆、公共文化空间成为最聚人气的“文化客厅”和精神栖息地。

  红色旅游热度攀升,彰显家国情怀。游客踏访静宁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吴焕先烈士纪念馆等红色地标。一抹抹鲜艳的“红色印记”,使游客在参观学习中,在切身实践感悟中,缅怀先烈、追忆历史,增强爱国之情、笃定报国之志。界石铺纪念馆内,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幅幅生动图片,无声讲述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游客们神情肃穆,在重温峥嵘岁月中汲取奋进力量。

  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成为假日里的热门打卡地。市博物馆人气爆棚,“陇宝泾华”历史文化陈列与“砚池沉香”清代书画精品联展吸引众多文史爱好者驻足细品。新开设的《古豳遗珍·赫赫光华——庆阳古代青铜器联展》和《进士及第——平凉天水市县馆藏进士书画展》两期临时展览,更是为观众奉上了文化盛宴。青铜鼎簋,庄重雄浑,仿佛让人听到春秋战国的古老韵律在耳畔回响;进士书画,笔走龙蛇,丹青溢彩,尽显陇东文脉之绵长深厚。同时,市博物馆举办的“国庆平博行”系列社教活动,如“纸凝山河色”纸浆画制作、“剑上华夏魂”古法铸剑体验等,场场爆满,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触摸历史脉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市图书馆“月亮的秘密”少儿科普实践活动,激发着孩子们探索宇宙的无穷兴趣;静宁县东苑小区、中街劳动驿站、银河书屋3座24小时城市书房,如同黑夜中温暖的文化灯塔,照亮了无数市民的阅读星空,营造出“书香能致远,润物细无声”的静谧时光。市美术馆推出的“墨韵风华,同贺祖国华诞翰墨庆华诞 人民颂盛世”全市人大系统主题书画展,以及“凝心聚力·翰墨同行”平凉市政协书画展,百余幅书画佳作,或以遒劲书法书写时代赞歌,或以多彩画卷描绘盛世图景,展现着传统艺术的深厚底蕴与时代风采。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国庆期间,丰富多彩的非遗展示和戏曲惠民演出,为平凉的假日文旅图景涂抹上浓墨重彩的传统文化底色。

  崆峒古镇天羽广场、非遗一条街、市文化馆民星大舞台、崆峒不夜城等地,秦声悠扬,锣鼓铿锵。德韵文化传媒公司、学义秦腔团等演出团体连续献演《玉堂春》《周仁回府》《大拜寿》《三娘教子》等经典剧目。平凉的秦腔表演艺术家们以娴熟高超的表演技巧、节奏分明的情感拿捏、丰富多彩的人物造型,刻画着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演绎着一幕幕悲欢离合的故事。高亢嘹亮的唱腔,穿透雨幕,回荡在古镇上空,台下戏迷云集,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许多外地游客也被这古老的声腔艺术所吸引,驻足凝听,近距离感受着“一声秦腔吼,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的豪迈气概与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崆峒古镇非遗一条街上,剪纸、面塑、泥塑、刺绣等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精湛技艺,巧手翻飞间,一件件栩栩如生的作品便呈现眼前,让游客们近距离感受非遗的匠心独运与生生不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国庆假期,近郊休闲、回归田园的乡村旅游热度不减,成为众多市民和游客放松身心的选择。

  崆峒区海寨沟旅游度假区内,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玻璃飞碟”高空栈道成为社交媒体上炙手可热的网红打卡点。游客们勇敢踏上透明廊桥,在惊险刺激中,俯瞰雨中山水林田湖浑然一体的壮阔画卷,体验着“抬头可见白云蓝天、低头便是绿水青山”的震撼,虽惊虽险,却乐在其中。

  金秋10月,亦是丰收的季节。在静宁等苹果主产区,漫山遍野的苹果树上,红艳艳的果子挂满枝头,宛若繁星点点。静宁德美苹果文化产业园内,市民们携家带口,体验采摘乐趣,在清甜的果香中共享天伦之乐。

  灵台县皇甫谧医养文旅景区推出的“本草献礼·共度华诞”中医药拼贴画活动及针灸文化实践研学活动尤为亮眼。孩子们在药师指导下,用各种中药材拼贴出祖国地图、节日祝福等图案,以药香为墨,书写出一幅幅生动的研学画卷。景区内设置的针灸体验区、寻药体验区、AI智能互动及非遗展陈,实现了“望闻问切”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的创新融合,让游客在互动中了解中医知识,感受中华医学的博大精深。

  秋雨润物,文旅生金。2025年国庆黄金周,平凉交上了一份亮眼成绩单。这火热的场面,是文旅行业主动作为、厚积薄发的体现,更是平凉文旅资源禀赋与市场魅力的一次集中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