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5-11-27
- 来源:甘肃省水利厅网站
“十四五”时期,瓜州县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核心,严守水资源“三条红线”,在组织保障、机制构建、水权交易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效,有效破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集约节约与高效利用。
改革序曲,高位统筹,夯实节水根基
县委、县政府高位推动改革,构建“方案引领+专班推进+台账管理”工作体系。印发《瓜州县推进农业水权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灌区管理机构、水务、发改等多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在县水务局设办公室统筹协调;分年度制定改革计划,将79.9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纳入改革范围,建立任务台账并细化到灌区、机井,通过定期召开推进会、开展督察调研,确保改革落地见效,形成“水权精细化、计量制度化、奖补精准化”的多元推进格局。同时,针对地下水水价改革、水权交易等重点工作,同步完善配套制度,印发《瓜州县推进农业灌溉地下水水价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瓜州县农业灌溉地下水水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试行)》,为改革有序推进提供制度支撑。
核心旋律,六位一体,搭建节水框架
水权管理全覆盖:依据水资源“三条红线”控制目标,分行业向乡镇、单位下达年度用水计划,地表水由灌区分配至乡镇、农民用水协会,地下水取用水计划细化到单井,全县4个灌区9个地表水、1917个地下水取用水户均依法持证按计划取水,实现用水管控无死角。
水价机制差异化:全面推行“差别水价+阶梯水价”,2020年完成四个灌区农业地表水第二步调价,统一执行0.162元/m³标准;2025年启动农业灌溉地下水水价改革,2025年2月起执行0.10元/m³征收标准,2026年超计划取水按0.15元/m³加收。费改税工作开展前,城镇生活、工商业及各行业水资源费均按《甘肃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足额征收,以价格杠杆倒逼节水。
节水奖补精准化:制定《瓜州县农业节水奖励基金使用管理办法》等文件,2020年统筹10万元专项资金,奖励瓜州灌区农协会、甘肃农垦小宛农场等5家节水成效突出的单位;2025年印发《瓜州县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资金筹集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形成与节水成效、财力状况匹配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用水户节水积极性。
设施产权与管理规范化: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台账,签订运行管护协议并颁发76份产权证,明晰产权与管理责任;推进农民用水协会标准化建设,构建“水管所(站)+协会”管理模式,实现13个农业乡镇协会覆盖率100%,九南支渠农协会获“全国农民用水合作示范组织”,推动水量分配、节水技术推广等工作民主化、透明化。
计量设施智能化:依托农业水价改革、高效节水、监测计量体系建设项目等,不断更新升级计量设施,建立用水预警机制,对用水接近计划“红线”时及时提醒,超“红线”用水远程断电控采,将水事管理从“事后处罚”转为“事前监督”,保障用水计划刚性落实。
创新变奏,水权交易,激活节水资本
以水权改革为突破口,通过“政府严控总量+市场盘活存量”两手发力,构建完善水权交易制度体系。2022年完成新一轮水资源初始权确权,配置全县水资源总量3.625亿m³,全面换发取水许可证。水务部门联合财政部门出台《瓜州县水权交易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主动摸排闲置水资源,精准对接农业节水结余与工业等领域用水缺口,搭建交易桥梁。2019年至2025年,全县共开展水权交易612笔,交易水量2325.46万立方米,交易金额118.82万元,政府收储配置水权150万m³。其中,针对柳沟工业园区企业用水困境,促成甘肃农垦小宛农场将农业灌溉节水结余的290万立方米水权转让,既解决工业发展用水指标短缺问题,又让农户获得节水收益,实现水资源经济价值提升、利用效率优化与行业共赢,推动农业用水向高附加值产业有序转移。
宣传和声,成效斐然,营造节水氛围
通过电视、网络、微信等平台,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印制改革宣传资料,开展“进乡村、进灌区、进企业”宣传。借助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培训会议,解读地下水水价改革方案、讲解水权交易操作流程,覆盖乡镇领导、业务骨干及用水户,提升政策知晓率与参与度。用水计量精度与灌区收费透明度大幅提升,用水户节水意识普遍增强,形成“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补充”的科学灌溉模式,地下水超采得到有效遏制。四个灌区水费实收率超98%,群众满意度达99%以上,缓解水利单位运行资金短缺问题,保障水利可持续发展,同时推动传统农业向节水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转型,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凸显。
(撰稿:李雯 审核:刘青霞)



